《点绛唇》

时间: 2025-01-19 21:45:36

欲问东君,为谁重到江头路。

断桥薄暮。

香透溪云渡。

细草平沙,愁入凌波步。

今何许。

怨春无语。

片片随流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作者: 俞灏 〔宋代〕

欲问东君,为谁重到江头路。
断桥薄暮。香透溪云渡。
细草平沙,愁入凌波步。
今何许。怨春无语。
片片随流水。

白话文翻译:

我想问春天的主宰东君,为什么又一次来到江边的路上。
在薄暮时分,站在断桥上,芳香飘散,穿过溪水与云雾。
细草铺展在平沙上,我的愁绪随着轻轻的步伐,融入了波浪之中。
如今身在何处?只感到春天无言,充满怨恨。
片片花瓣随流水漂流而去。

注释:

  • 东君:指春天的主宰,即春神。
  • 江头路:江边的小道。
  • 断桥:一座破损的桥,象征着离别与愁怨。
  • 薄暮:接近傍晚的时分,光线微弱,氛围愁苦。
  • 香透溪云渡:花香穿透溪水与云雾,展现春天的气息。
  • 凌波步:在水波上轻轻行走,形容轻盈的步伐。

典故解析:

  • 东君:在古代文学中,东君常被视作春天的化身,其形象与春天的复苏和生命的再生密切相关。
  • 流水:古代诗词中,流水常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灏,字子文,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作品多表现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的描写,风格清新婉约,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点绛唇》写于江边,正值春天时分,诗人可能在此地感受到春光的美丽与惆怅,因而创作了这首词以抒发内心的愁苦与对春天的思索。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情感的词作,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致描绘,流露出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的追忆。词的开头以提问的形式引入,表现出诗人对东君的向往与思考,显示出一种对生命深刻的关注。接着“断桥薄暮”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忧伤的氛围,诗人在薄暮时分独自徘徊,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惆怅。

“香透溪云渡”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芳香的花朵与流动的溪水相互交织,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感伤。细草平沙与愁入凌波步的描写,更增强了诗人的情感深度,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轻盈与愁苦交织的情感。

整首词在情感基调上显得愈加深沉,最后以“片片随流水”结束,流露出对春天的无奈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也传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问东君,为谁重到江头路:想要询问春神,为什么又一次来到江边。
  2. 断桥薄暮:在薄暮时分,站在一座破损的桥上。
  3. 香透溪云渡:花香穿透溪水和云雾,营造出春天的气息。
  4. 细草平沙,愁入凌波步:细草铺展在沙滩上,愁绪随步伐融入波浪。
  5. 今何许:如今身在何处?
  6. 怨春无语:对春天的怨恨,无法言说。
  7. 片片随流水:花瓣随流水漂流而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天化为“东君”,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香透溪云渡,细草平沙”,展现工整的音韵美。
  • 比喻:将花瓣与流水相联系,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流露出对生命流逝的惆怅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君:象征春天,代表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断桥:象征离别与孤独,传达愁苦的情感。
  • 流水:常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现出诗人的思考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东君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D. 夏天

  2. 填空题:诗中“细草平沙,愁入__步”。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断桥”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是/否)

答案:

  1. B
  2. 凌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对春天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情感基调相对开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