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不能出有怀同年陈国佐》
时间: 2025-01-19 15:57: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连雨不能出有怀同年陈国佐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雨师风伯不吾谋,
漠漠穷阴断送秋。
欲过苏端泥浩荡,
定知高凤麦漂流。
檐前甘菊已无益,
阶下决明还可忧。
安得如鸿六尺马,
暂时相对说新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连绵的雨天而无法出门的抑郁心情。诗人感叹雨神和风伯没有替自己打算,秋天的阴霾悄然降临,突显出一片萧条。想要渡过苏州的河流,却发现泥泞一片,心中忧虑着高凤的麦子可能会被水淹没。檐前的菊花已经失去观赏的价值,阶下的决明草也让人担忧。诗人渴望像鸿雁一样自由,骑上六尺高的马,能够与好友相聚,倾诉心中的烦恼。
注释:
- 雨师风伯:指雨水和风的神灵,古代人们常常将自然现象神化。
- 漠漠穷阴:形容天空阴云密布,景色萧条。
- 苏端:指苏州的河流。
- 高凤:可能指一个地方的名字,或寓意高处的麦子。
- 甘菊:一种可食用的菊花,象征秋季之美。
- 决明:一种植物,这里指生长在阶下的植物,表达烦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季常,号梦得,南宋诗人,生于1150年,卒于1210年。他的诗风多受晚唐五代诗人的影响,常以沉郁和清新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时期。诗人因连日阴雨而感到孤独,与友人陈国佐的怀念之情愈发显得沉重,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诗的开头“雨师风伯不吾谋”,自然而然地引入了诗人对天气的感受,雨和风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诗人的心情,体现出一种与自然相互联系的情感。紧接着“漠漠穷阴断送秋”,通过形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秋天即将来临的萧瑟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欲过苏端泥浩荡,定知高凤麦漂流”则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忧虑,诗人想要渡过苏州的河流,却发现泥泞的阻碍和对丰收的担忧,象征着对未来的无力感。随着雨的不断侵袭,生活中的美好似乎也在逐渐消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安得如鸿六尺马,暂时相对说新愁”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相聚的渴望,表达了一种对新愁的分享欲望,尽管身处困境,仍然希望能够与知己相对而坐,共同倾诉心声。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清新,充满了对友谊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师风伯不吾谋:雨神和风神并没有为我考虑,暗示了自然界对人的冷漠。
- 漠漠穷阴断送秋:阴云弥漫,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表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情感影响。
- 欲过苏端泥浩荡:想要渡过苏州的河流,却因泥泞而寸步难行,象征生活的阻碍。
- 定知高凤麦漂流:推测高处的麦子因雨水而漂流,暗含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 檐前甘菊已无益:檐前的菊花失去观赏的价值,象征失去的美好。
- 阶下决明还可忧:阶下的决明草仍然让人忧虑,表现出生活中的烦恼。
- 安得如鸿六尺马:渴望如鸿雁一般自由,骑上高马,展现出对自由与友谊的渴望。
- 暂时相对说新愁:希望能暂时相聚,倾诉心中的忧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相联系,如“雨师风伯”。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形成了美的对比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生活困境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和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情感。
- 菊花:代表秋天的美好,暗示着生命的短暂。
- 麦子:象征着希望和丰收,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
- 鸿雁:自由与友谊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雨师风伯”指的是什么? A. 雨和风的神灵
B. 一位诗人
C. 秋天的象征
答案:A -
诗人渴望骑上什么动物来与朋友相聚? A. 马
B. 鹿
C. 狼
答案:A -
诗中“漠漠穷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激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而陈与义则更多地关注于个人情感与友谊的渴望。
- 李白《月下独酌》:虽然也是孤独的主题,但表现出更为乐观的情绪,与陈与义的忧伤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