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韵示前人》

时间: 2025-01-17 09:30:14

人生不料有今年,知汝扶亲走翠巅。

动脚可能无陷阱,保身正合惧冰渊。

夷伤无奈明归地,坎险惟将心靠天。

岂意老躯几折臂,未能扃户日高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生不料有今年,知汝扶亲走翠巅。
动脚可能无陷阱,保身正合惧冰渊。
夷伤无奈明归地,坎险惟将心靠天。
岂意老躯几折臂,未能扃户日高眠。

白话文翻译:

人生在世,谁能预料这一年会有什么变故?我知道你在扶持父母,努力攀登青翠的山巅。
行走时可能会没有陷阱,保护好自己正是害怕坠入冰冷的深渊。
即使受了伤,也只能等到明天再回家,坎坷险阻只好将心依靠天命。
没想到年纪渐长,身体虚弱,竟然几次折断手臂,无法关上门窗,任凭阳光高照。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料: 没有想到。
  • 扶亲: 照顾父母。
  • 翠巅: 青翠的山顶。
  • 动脚: 行动。
  • 陷阱: 隐藏的危险。
  • 保身: 保护自己。
  • 冰渊: 深渊,象征危险的境地。
  • 夷伤: 受伤。
  • 明归: 明天回家。
  • 坎险: 坎坷和险阻。
  • 扃户: 上锁门窗。
  • 高眠: 安静地睡觉。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扶亲”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孝道的重视。
  • “心靠天”指的是对命运的依赖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宿命论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为主,风格质朴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陈著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尤其是对亲情的珍视及对生命无常的认知。生活中的艰辛与责任让诗人感到无奈,而对未来的迷茫也显现出其对老年生活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折射出诗人对时间流逝与生命脆弱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人生不料有今年”引入,直白而又触动人心,表达了对人生意外的无奈与感慨。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对亲情的深切关怀,诗人知道自家亲人在为家庭而努力,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动脚可能无陷阱,保身正合惧冰渊”两句,描绘了生活中无形的危险与不安,虽然一方面希望行走无阻,另一方面却又对潜在的风险充满警惕。此处的“冰渊”不仅暗示着外部环境的险恶,也映射出内心深处的脆弱与恐惧。

后面的句子则更加凝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夷伤无奈明归地”,虽有伤痛,却只能期待明天的归宿,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曲折。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感情的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家庭和命运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生不料有今年: 预示着人生无常,无法预测。
  • 知汝扶亲走翠巅: 表现了对亲情的关心和对努力向上的赞美。
  • 动脚可能无陷阱: 行动时希望能顺利,没有意外。
  • 保身正合惧冰渊: 对潜在危险的警惕与恐惧。
  • 夷伤无奈明归地: 受伤后只能等待明天的归宿,流露出无奈感。
  • 坎险惟将心靠天: 表达对命运的依赖与无奈。
  • 岂意老躯几折臂: 年华已逝,身体逐渐虚弱。
  • 未能扃户日高眠: 无法安然入睡,体现了内心的焦虑。

修辞手法:

  • 比喻: “冰渊”比喻生活中的危险。
  • 对仗: 句子之间的结构相似,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 通过反复强调“无奈”、“惧”等词,突出诗人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巅: 象征奋斗与希望。
  • 冰渊: 代表潜在的危险与不安。
  • 老躯: 体现衰老与身体的脆弱。
  • 日高眠: 暗示心理的安宁与渴望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著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冰渊”象征什么?

    • A. 家庭
    • B. 危险
    • C. 财富
    • D. 爱情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爱情
    • B. 亲情与生命的无常
    • C. 友情
    • D. 自然风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陈著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诗则体现了对国家和家国之痛的深刻思考。两者都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对人生的感慨,但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