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积》
时间: 2025-01-04 06:19: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杀鸡未肯邀季路,裹饭先须问子来。
但见中年隐槐市,岂知平日赋兰台。
海山入梦方东去,风雨留人得暂陪。
若说峨眉眼前是,故乡何处不堪回。
白话文翻译:
杀鸡的时候不愿请季路来,裹饭之前必须询问子来。
只见中年人隐居于槐树市,哪里知道平日里赋诗于兰台。
海山入梦方才向东去,风雨留人暂且陪伴。
如果说峨眉就在眼前,那故乡何处让人不堪回顾呢?
注释:
- 杀鸡:指杀鸡做饭,季路是隐士,意指不愿意请他来。
- 裹饭:包裹饭食,表示准备饮食。
- 槐市:是一个隐居的地方,槐树成荫,暗指安静的环境。
- 兰台:古代文人赋诗的场所,象征文人生活。
- 峨眉:指峨眉山,寓意美丽的故乡。
- 不堪回:无法忍受回忆,表达对故乡的复杂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代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任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隐士生活的感慨。此时的苏轼经历了政治上的波折,心情复杂,诗中透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苏轼的《次韵徐积》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而著称。诗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首联“杀鸡未肯邀季路,裹饭先须问子来”开头便引入了隐士的生活,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暗示了对友谊的珍重。
接下来的“但见中年隐槐市,岂知平日赋兰台”则转向对自我生活的反思。苏轼通过“槐市”与“兰台”形成对比,描绘了自己在隐居与文人生活之间的挣扎。接着,诗人以“海山入梦方东去,风雨留人得暂陪”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友谊的渴望,风雨中的陪伴更显得珍贵。
最后,诗句“若说峨眉眼前是,故乡何处不堪回”将思乡情绪推向高潮,峨眉山的美丽与故乡的模糊形成对照,表现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无奈,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杀鸡未肯邀季路:隐士生活不愿意打扰友人,表现出一种独处的宁静。
- 裹饭先须问子来:在生活琐事中仍想念朋友,体现出对友谊的重视。
- 但见中年隐槐市:描述隐士的生活状态,隐喻内心的隐忍与淡泊。
- 岂知平日赋兰台:对比隐士与文人之间的生活状态,表达对文化生活的向往。
- 海山入梦方东去:海山象征理想,梦想在不断向前,隐喻追求的艰辛。
- 风雨留人得暂陪:在逆境中与友人共度时光,珍惜当下的陪伴。
- 若说峨眉眼前是:描绘美好的景象,诉说思乡情。
- 故乡何处不堪回:对故乡的思念复杂而深沉,无法面对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杀鸡与裹饭,生动形象。
- 对仗:如“海山入梦”和“风雨留人”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在描写生活时使用排比手法,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隐居生活的意义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鸡:象征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寻常。
- 槐市:隐居的象征,代表宁静的生活。
- 兰台:文人生活的象征,体现文化追求。
- 海山:理想与追求的象征,暗示着美好的向往。
- 峨眉:故乡的象征,寄托诗人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路”是指哪个角色? A. 诗人
B. 隐士
C. 朋友
D. 官员 -
“槐市”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隐居生活
C. 战争
D. 乡愁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释然
B. 思念
C. 愤怒
D. 无所谓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次韵徐积》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注重对友谊与隐居生活的描绘,后者则更加关注对故乡的直接思念,两者都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反思,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为淡泊,后者则更为激烈。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