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官绝句四首》
时间: 2025-01-04 06:1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寺千佛阁古邑居民半海涛,师来构筑便能高。
千金用尽身无事,坐看香烟绕白毫。
北寺悟空禅师塔名齐安,宣宗微时,师知其非凡人。
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
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
塔前古桧当年双桧是双童,相对无言老更恭。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
僧爽白鸡养二十余年,常立坐侧听经。
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还须却置莲花漏,老怯风霜恐不鸣。
白话文翻译
在南寺的千佛阁,古老的城市和半边海涛相映成趣,僧人来此构筑高楼。花费千金却无所事事,静坐观香烟轻绕白毫。北寺的悟空禅师,塔名齐安,在宣宗微时,师父就知道他并非凡人。他已将世间看作微尘,空中浮现的花朵如梦般虚幻。岂是为了龙颜的分别,只应天眼识得天人。塔前古老的双桧树,曾是双童,相对无言却更加恭敬。庭前的雪埋到腰,依然不死,如今化作雨中苍龙。僧人养了二十余年的白鸡,常在旁边静坐听经。断尾的雄鸡本来畏惧被烹,年来听法伴随修行。还需再放置莲花漏,老了怕风霜恐怕不再鸣叫。
注释
- 千佛阁:佛教寺庙中供奉千尊佛像的阁楼。
- 古邑:古老的城市。
- 半海涛:形容靠近海边的地方,海浪拍打的声音。
- 香烟:指香火的烟雾,象征佛教的清香和神圣。
- 悟空:禅宗大师,表明其高超的禅理。
- 空里浮花:比喻虚幻的事物。
- 双桧:古老的桧树,代表长寿与坚韧。
- 莲花漏:指佛教中用于计时的器具,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词、诗、文各有成就,风格独特,常以豪放、洒脱著称。
创作背景
《盐官绝句四首》是苏轼在盐官游览时所作,描绘了寺庙的景象以及禅宗的感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北两寺的景象,展现了苏轼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千佛阁和悟空禅师塔,象征着佛教的庄严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信仰的尊重与向往。尤其是“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一句更是精炼地表达了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寺庙的静谧,表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哲学。此外,结尾对白鸡的描写,既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暗含了修行的意义。整体来看,诗歌既有深刻的哲理,又不失生动的描绘,体现了苏轼诗词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寺千佛阁古邑居民半海涛:描绘南寺千佛阁与古老城市的景象,海涛声与寺庙的宁静形成对比。
- 师来构筑便能高:暗示僧人到来后,寺庙得以高大。
- 千金用尽身无事:表达诗人虽花费巨资,却无所事事的无奈。
- 坐看香烟绕白毫:描绘静坐观香烟缭绕,象征心灵的宁静。
- 北寺悟空禅师塔名齐安:引入北寺的禅师,展现不同的禅意。
- 已将世界等微尘:表现出对世间事物的淡泊态度。
- 空里浮花梦里身:暗喻人们在幻梦中生活,追求虚无。
- 岂为龙颜更分别:表明不因权贵而有不同看法。
- 塔前古桧当年双桧是双童:古桧树象征着长久的陪伴与尊重。
- 庭雪到腰埋不死:雪深却依然顽强,象征生命的韧性。
- 如今化作雨苍龙:雪化为雨,暗示生命的变化与轮回。
- 僧爽白鸡养二十余年:描绘僧人与鸡的和谐关系。
- 常立坐侧听经:体现出静心修行的态度。
- 断尾雄鸡本畏烹:雄鸡虽遭遇困境,依然陪伴修行。
- 还须却置莲花漏:提醒世人珍惜时间与机会。
- 老怯风霜恐不鸣:表达对衰老与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间与微尘相提并论,表现淡泊。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庭雪到腰埋不死”。
- 对仗:如“坐看香烟绕白毫”,工整且富有韵律。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佛教哲理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佛阁:象征佛教的庄严与宁静。
- 古桧:象征长寿和坚韧。
- 白鸡:代表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 雨苍龙:象征生命的变化与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盐官绝句四首》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下列哪一句表现了对世间事物的淡泊态度?
- A. “南寺千佛阁古邑居民半海涛”
- B. “已将世界等微尘”
- C. “塔前古桧当年双桧是双童”
- D. “还须却置莲花漏”
-
诗中提到的“悟空禅师”是哪个寺的?
- A. 南寺
- B. 北寺
- C. 西寺
- D. 东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苏轼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现实的思考与哲理,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豪情壮志。
- 主题:苏轼的《盐官绝句四首》强调佛教哲理与人生的平淡,而杜甫《春望》则通过对国家局势的感慨,展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