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白话文翻译:
桃花羞愧得如同无情的死去,感激春天的东风。
在东风的吹拂下,娇嫩的花瓣纷纷飘落,飞入了我的窗前,陪伴着我的忧愁。
谁会怜惜那辛苦在东阳下消瘦的人呢?这也是因为春天的懒散。
比起荷花,我的心情在这片幽静的地方更加浓烈而冷清。
注释:
- 桃花: 象征春天的花卉,代表着美好与青春。
- 无情死: 形容桃花的凋零,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失落。
- 东风: 春天的象征,带来温暖和生机。
- 娇红: 形容桃花的娇美与鲜艳。
- 懊侬: 这里指的是自己忧伤的心情。
- 东阳: 指东边的阳光,暗示春天的阳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5),满族人,清代著名词人。其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主题,作品受到后世广泛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双重折磨,诗人以桃花的凋零象征自身的失落与悲伤,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词作,通过桃花的凋零与自身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春天与生命短暂的感慨。整首词以“桃花”为引子,开头即以“羞作无情死”引出桃花的无情与凋落,诗人在此将自然景象与自身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无奈与失落感。
“感激东风,吹落娇红”,诗人在此既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又无情地目睹美好的桃花随风而去,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哀伤的气息。接下来,“飞入闲窗伴懊侬”中,词人将桃花的凋零与自身的忧愁相呼应,窗外的美丽花瓣与窗内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孤寂的氛围。
在“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中,诗人表达了对无暇顾及的生活的无奈,春天的慵懒使得人们无法追求美好,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最后一句“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则将情感再次深化,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冷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花羞作无情死: 桃花的凋零让人感到羞愧,仿佛它是无情地死去。
- 感激东风: 表达对春天的感谢,尽管春风带走了桃花。
- 吹落娇红: 形象地描绘了桃花瓣飘落的场景。
- 飞入闲窗伴懊侬: 落花飞入窗前,陪伴着自己忧伤的心情。
- 谁怜辛苦东阳瘦: 询问谁会关心在阳光下劳苦而消瘦的人。
- 也为春慵: 这种状态也是因为春天的懒散。
- 不及芙蓉: 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荷花相比更为幽深。
- 一片幽情冷处浓: 描述了在静谧之处,内心情感更加浓烈而冷清。
修辞手法:
- 比喻: 桃花的凋零比喻生命的无常。
- 拟人: 桃花被赋予了羞愧的情感。
- 对仗: 诗句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桃花的凋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春天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 代表青春与美好的象征。
- 东风: 象征春天的温暖和生命力。
- 闲窗: 代表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 芙蓉: 象征着更加深厚的情感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花?
- A. 荷花
- B. 桃花
- C. 菊花
- D. 兰花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 A. 愤怒
- B. 感激与无奈
- C. 兴奋
- D. 忘却
-
“东阳瘦”中“瘦”是指什么?
- A. 生活的辛苦
- B. 身体的消瘦
- C. 心情的沉重
- D. 花的凋零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清照的词风相似,都以个人情感为主线,但纳兰侧重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女性的柔美与坚韧。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值得深入比较研究。
参考资料:
- 《纳兰词全集》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