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寺》

时间: 2025-01-04 07:58:19

秋枕竹鸣屋,昼棋松掩关。

雨晴犹湿泾,云薄不藏山。

未洗中原恨,谁消永日闲。

西风动征显,空愧鬓毛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枕竹鸣屋,昼棋松掩关。
雨晴犹湿泾,云薄不藏山。
未洗中原恨,谁消永日闲。
西风动征显,空愧鬓毛斑。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夜晚,我枕着竹子的声音而入睡,白天下棋时松树遮挡了门口。雨停了,泾河的水仍然湿润,云层薄薄的,不遮挡山峦的身影。心中对中原的恨意尚未洗净,谁能消解我这无尽的闲暇?西风吹动了征帆,我感到白发斑驳,深感惭愧。


注释

  • 秋枕:秋天的夜晚,枕着竹子的声音入睡。
  • 竹鸣: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
  • 昼棋:白天下棋。
  • 松掩:松树遮挡了门口。
  • :指泾河,古时的河流。
  • 未洗:没有洗净、消除。
  • 中原恨:对故乡(中原地区)的怨恨。
  • 永日闲:漫长的白天却无所事事。
  • 西风动征显:西风吹动,展现出征帆。
  • 空愧鬓毛斑:感到惭愧,头发已有斑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字君厚,号白云,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经历了南宋的建立。岳珂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著称,诗歌风格恬淡,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鹤林寺》创作于岳珂隐居时期,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索与个人情感的挣扎。


诗歌鉴赏

《鹤林寺》是一首描绘秋日宁静与人生感慨的诗作。诗人在秋夜枕着竹声而入梦,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中原故土的思念和未解的怨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竹鸣、松树、泾河、山峦,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而诗人的情感则通过这些意象得以传达。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西风动征显”,此句不仅展现出一种物候变化的细腻观察,更是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变迁。诗人面对自己鬓毛斑白的现状,流露出惭愧与无奈,似乎在感叹岁月的流逝与个人的无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历史的感慨,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枕竹鸣屋:秋夜,枕着竹子的声音,感受自然的宁静。
  • 昼棋松掩关:白天在松树遮挡的门口下棋,享受悠闲生活。
  • 雨晴犹湿泾:雨过天晴,泾河的水仍然湿润,象征着故土的记忆。
  • 云薄不藏山:云层稀薄,不遮挡山的轮廓,象征着清晰的心境。
  • 未洗中原恨:心中对故乡的怨恨尚未消除,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
  • 谁消永日闲:无尽的闲暇中,谁能解我心中的愁苦?
  • 西风动征显:西风吹动,展现出远行的征帆,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空愧鬓毛斑:感到惭愧,年华已逝,头发斑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西风动征显”中的“征显”,比喻人生的旅途与艰辛。
  • 拟人:竹鸣仿佛有声,松树似乎有情,增强了自然的灵动感。
  • 对仗:如“秋枕竹鸣屋,昼棋松掩关”,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探讨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思,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清雅,代表诗人的理想生活。
  • :象征坚韧与长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
  • 泾河:故乡的象征,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历史记忆。
  • 西风:象征变迁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眼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下棋的地方是?

    • A. 竹屋
    • B. 松树掩关
    • C. 泾河
    • D. 山
  2. “西风动征显”中的“征”指的是什么?

    • A. 战争
    • B. 征帆
    • C. 征途
    • D. 征兆
  3. 诗人对中原的感情是?

    • A. 喜爱
    • B. 恨意
    • C. 忘却
    • D. 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岳珂的《鹤林寺》与李白的《静夜思》:

  • 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岳珂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而李白则更集中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情感更加直接和浓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岳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