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高中书兼崇政殿说书三首
作者: 岳珂 〔宋代〕
谹通三府,高名动四聪。
凤池仍旧渥,虎观册新功。
昼日槐方翠,秋风枣已红。
直须先抗议,莫待人云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高中的祝贺,称赞其在三府中的出色表现,声名远扬。凤池的景色依旧清丽,虎观的新功绩刚刚被记载。现在正是槐树郁郁葱葱、秋风中枣树红透时节,应该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要等到别人来评说。
注释:
- 谹通:指通晓事情的真相。
- 三府:指的是当时的中央政府机构。
- 凤池: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环境或成就。
- 虎观:象征着权威和新的成就。
- 抗议:提出意见或主张。
- 云中:指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典故解析:
在古代,"凤池"和"虎观"常用来象征权力与威望,凤池象征着美好与祥瑞,而虎观则代表着威严和刚健。诗中提到的"新功"则意味着新的成就和进展,反映了对当下政治局势和个人努力的肯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字子美,号绮怀,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其作品常关注社会时事,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岳珂在高中的任职期间,主要是为了祝贺高中的成就,同时表达对政治局势的关注与期待,希望能在合适的时机提出自己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开头到结尾,展现了作者对高中的赞美之情,表面上是在祝贺其在三府的成就,实际上也流露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凤池”和“虎观”都是对高中的美好祝愿与寄托,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个人命运的联系,槐树的翠绿和枣树的红透,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最后的“直须先抗议”则是一种期许,鼓励人们主动发声,争取自己的权益与理想,体现了作者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谹通三府:指在三府中有很好的理解和通达,表明作者对高中的评价。
- 高名动四聪:高中的声名传遍四方,受到广泛认可。
- 凤池仍旧渥:凤池的美好仍然存在,暗示着对未来的期望。
- 虎观册新功:虎观中有新的功绩被记录,象征着新的成就。
- 昼日槐方翠:描绘了槐树在阳光下的生机盎然。
- 秋风枣已红:秋风中枣树已成熟,象征着丰收和希望。
- 直须先抗议:呼吁人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 莫待人云中:不要等到外人来评价,应该主动出声。
修辞手法:
- 比喻:凤池、虎观的比喻,暗示权力和成就。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美,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槐树与枣树的意象,表现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高中的祝贺,同时也在提醒人们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反映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池:象征着美好的环境,代表着理想和成就。
- 虎观:表示权威和刚健,象征着新的成就。
- 槐树: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枣树:成熟的果实象征着丰收与成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凤池"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环境
- B. 权威
- C. 失败
- D. 自然景观
-
诗中提到的“抗议”是什么意思?
- A. 反对
- B. 提出意见
- C. 表达感情
- D. 默默无闻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高中的赞美
- B. 对自然的观察
- C. 对社会的批评
-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居易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达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具有相似的主题。
- 李白《将进酒》: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风格上略显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岳珂及其作品的详细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关于诗词的背景与解读的参考书。
- 《岳珂传》:对诗人历史与生平的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