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恭敏》

时间: 2025-01-01 11:06:40

虐焰熏天,而公以勺水欲救其燎原。

观公之帖,虽久别之一见,亦将以归之时数之自然。

胸中所处者素定,宜其敢于撄豺虺之锋,而吐天下之公言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恭敏
作者:岳珂 〔宋代〕

虐焰熏天,而公以勺水欲救其燎原。
观公之帖,虽久别之一见,亦将以归之时数之自然。
胸中所处者素定,宜其敢于撄豺虺之锋,而吐天下之公言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危机四伏的情境,烈火炽热烘烤着天空,而您却试图用一勺水来扑灭那燎原之火。看您所写的信件,尽管我们已久别重逢,但我仍会在适当的时候将其归还给您。您心中所处的立场早已坚定,因此理应勇敢地直面危险,发表对天下的公正言论。


注释:

字词注释:

  • 虐焰:猛烈的火焰。
  • 熏天:火焰烟雾弥漫到天空。
  • 勺水:用一勺水来比喻微薄的力量。
  • 燎原:形容火势浩大,难以扑灭。
  • :信件。
  • 豺虺:比喻凶狠的动物,常用来形容敌对势力。
  • 公言:公正的言论或意见。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豺虺之锋”象征着险恶的外部威胁,而“勺水”则表现出对抗这种威胁时的无力感,反映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恭敏,号渔隐。其诗风清新洒脱,常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产生于岳珂对当时社会动荡及个人立场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以及对公义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危机的深切关注。开篇以“虐焰熏天”描绘出一幅火焰肆虐、烟雾弥漫的紧迫景象,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接着,“而公以勺水欲救其燎原”将微薄的力量与无尽的火势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面对巨大困难时的无力感。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随后,诗人提到信件的重逢,尽管久别重逢,依然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归属感,这种细腻的情感流露出对个人信念的坚定。最后一行“宜其敢于撄豺虺之锋,而吐天下之公言也”则表达了诗人对勇敢直面困难与表达公正言论的赞美,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力量。

整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传达出对社会正义的渴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虐焰熏天:描绘出一种火焰熊熊、烟雾弥漫的危机状态。
  2. 而公以勺水欲救其燎原:表达出对巨大火焰的微弱抵抗,象征着对抗困难的无力感。
  3. 观公之帖:提到对友人信件的关注,体现出人际关系的温暖。
  4. 虽久别之一见:强调了重逢的珍贵。
  5. 胸中所处者素定:表明诗人内心的坚定信念。
  6. 宜其敢于撄豺虺之锋:鼓励勇敢面对危险。
  7. 而吐天下之公言也:强调表达公正之言的必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勺水”比喻微小的力量。
  • 对比:火焰与水的对比,突出无力感。
  • 排比:通过对句式的排列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传达了对社会危机的深刻关注,以及面对困难时应勇敢表达公正言论的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火焰:象征社会动荡与危机。
  • :象征微薄的力量与希望。
  • 信件:象征人际关系与情感的纽带。
  • 豺虺:象征外部威胁与凶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虐焰熏天”中的“虐”字意为:
    A. 轻松
    B. 残酷
    C. 温和

  2. 诗中提到的“勺水”象征:
    A. 丰富的力量
    B. 微薄的抵抗
    C. 自然的力量

  3. 诗句“而吐天下之公言”中的“公言”指的是什么?
    A. 私人意见
    B. 公正的言论
    C. 无关紧要的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抒发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岳珂的《何恭敏》与杜甫的《春望》都在面对社会动荡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但岳珂更侧重于个人对抗的微薄力量,而杜甫则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鉴赏》
  2. 《岳珂诗集研究》
  3. 《古诗词讲解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