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郭陪清语,留衣示别情。奈何凤翔骨,不得宪宗迎。
白话文翻译
来到郭家,倾诉清雅的言辞,留下衣物以示别情。可惜的是,凤翔的骨骼,无法得到宪宗的接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郭:指郭家,可能是指某位朋友或故人的家。
- 清语:清雅的言辞,指高洁、文雅的言语。
- 留衣:留下衣物,表示告别的情感。
- 凤翔:指一种象征高贵的鸟,暗指有才华的人。
- 宪宗:指宋朝的宪宗皇帝,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典故解析:
- 宪宗:北宋宪宗赵祯,是宋代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文化繁荣,诗人提及宪宗,意在表现对权力的渴望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仪,号云卿,宋代著名词人,官至右丞相。他的诗词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善于运用比喻和典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政治失落的感慨。诗中描绘了离别时的愁苦,表达了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杂记十首》中的这一首诗,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作者来到友人的家,与之倾诉清雅的言辞,表现出友谊的珍贵与真挚。随后,留下衣物作为告别的信物,更加深了离别的情感。然而,转折处“奈何凤翔骨,不得宪宗迎”则突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绪。这里的“凤翔”不仅象征着有才华、有理想的青年,也暗示着对权力的渴望与追求。诗人在此感叹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承认,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有才之人的忽视。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首先是温和的告别情感,继而转向对政治失落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命运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更为深刻,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刘克庄通过自然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他对友谊与理想的坚守,虽有失落,却依然不失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至郭陪清语:来到郭家,与友人倾诉清雅的言辞,表现了友谊的亲密与高雅。
- 留衣示别情:留下衣物作为告别的象征,表明了离别时的不舍与情感的深厚。
- 奈何凤翔骨:可惜有才华的人(凤翔),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
- 不得宪宗迎:未能得到宪宗的接见,暗示了对权力与地位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凤翔”比喻有才华的人,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郭:象征着友谊与归属。
- 凤翔:象征着有才华的人,渴望被认可。
- 宪宗: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社会的冷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凤翔”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有才华的人
- C. 权力
- D. 自然景物
-
诗人留衣的意义是什么?
- A. 表达对友人的关心
- B. 作为告别的信物
- C. 表达对权力的追求
- D. 体现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作品相比,刘克庄的诗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在诗歌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刘克庄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刘克庄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