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还山庭诗 江总 〔隋代〕 独于幽栖地,山庭暗女萝。 涧渍长低筱,池开半卷荷。 野花朝暝落,盘根岁月多。 停樽无赏慰,狎鸟自经过。
白话文翻译:
独自在这幽静的栖息之地,山中的庭院被女萝覆盖显得昏暗。 山涧的水流长久地浸润着低垂的竹子,池塘中半开的荷花盛开。 野花随着朝夕的更替而凋落,盘根错节的树木见证了岁月的长久。 停下酒杯,没有赏心悦目的事物来慰藉,只有亲近的鸟儿自由地飞过。
注释:
- 幽栖地:指幽静的居住地。
- 女萝:一种植物,常用于形容山林的幽静。
- 涧渍:山涧的水流。
- 低筱:低垂的竹子。
- 半卷荷:半开的荷花。
- 朝暝落:随着早晨和傍晚的更替而凋落。
- 盘根岁月多:指树木的根系盘曲,见证了岁月的长久。
- 停樽:停止饮酒。
- 狎鸟:亲近的鸟儿。
诗词背景: 江总(519-594),字伯仁,南朝陈诗人,曾任陈朝的官员。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夏日还山庭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幽静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山中幽居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山庭暗女萝”、“涧渍长低筱”等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林图景。诗人通过对野花凋落、树木盘根的描写,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最后两句“停樽无赏慰,狎鸟自经过”,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首句“独于幽栖地”,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幽静而孤独。
- “山庭暗女萝”,通过“暗”字形容山庭的幽静,女萝的覆盖增添了神秘感。
- “涧渍长低筱”,描绘了山涧水流对竹子的滋润,低垂的竹子显得更加柔美。
- “池开半卷荷”,半开的荷花象征着夏日的生机与美丽。
- “野花朝暝落”,通过对野花凋落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盘根岁月多”,树木的盘根错节象征着岁月的长久。
- “停樽无赏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 “狎鸟自经过”,亲近的鸟儿自由飞过,增添了诗中的宁静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庭暗女萝”中的“暗”字,比喻山庭的幽静。
- 拟人:如“野花朝暝落”中的“朝暝落”,赋予野花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涧渍长低筱,池开半卷荷”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幽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意象分析:
- 山庭:幽静的居住地,象征着隐逸生活。
- 女萝:覆盖山庭的植物,增添了神秘感。
- 涧渍:山涧的水流,滋润着竹子。
- 低筱:低垂的竹子,显得柔美。
- 半卷荷:半开的荷花,象征着夏日的生机。
- 野花:随着朝夕更替而凋落,象征时间的流逝。
- 盘根:树木的根系,见证了岁月的长久。
- 狎鸟:亲近的鸟儿,增添了诗中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
诗中“山庭暗女萝”中的“暗”字形容了什么? A. 山庭的幽静 B. 女萝的颜色 C. 山庭的光线 D. 女萝的形状 答案:A
-
“涧渍长低筱”中的“涧渍”指的是什么? A. 山涧的水流 B. 竹子的形状 C. 山涧的石头 D. 竹子的颜色 答案:A
-
“停樽无赏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岁月的感慨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幽静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江总的《夏日还山庭诗》都描绘了山中的幽静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悟,而江总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江总诗集》:收录了江总的《夏日还山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