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二》

时间: 2025-01-14 04:56:37

受降城下草离离,寒食清明只自悲。

汉寝秦陵何处在,莺花无主雨如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二 受降城下草离离,寒食清明只自悲。 汉寝秦陵何处在,莺花无主雨如丝。

白话文翻译:

受降城下的草丛茂盛,寒食节和清明节让我感到无比悲伤。 汉朝和秦朝的陵墓在哪里呢?黄莺和花朵无人照管,细雨如丝。

注释:

  • 受降城:指古代战争结束后,接受敌军投降的城池。这里可能指某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
  • 草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寒食清明:寒食节和清明节,都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 汉寝秦陵:指汉朝和秦朝的帝王陵墓。
  • 莺花无主:形容景物虽美,但无人欣赏或照料。
  • 雨如丝:形容雨丝细密,如同丝线一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风格质朴自然。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对过往朝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或居住在某个历史名城时所作,通过对受降城下草木的描写,以及对寒食清明节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时代更迭的哀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受降城下草木茂盛的描写,以及对寒食清明节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时代更迭的哀思。诗中“汉寝秦陵何处在”一句,既是对过往朝代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感慨。而“莺花无主雨如丝”则进一步以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人欣赏的遗憾,以及对细雨如丝的细腻感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受降城下草离离”,通过“草离离”的意象,描绘了受降城下草木茂盛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 第二句“寒食清明只自悲”,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寒食节和清明节这两个传统节日中的悲伤情感。
  • 第三句“汉寝秦陵何处在”,通过对汉朝和秦朝陵墓的追问,表达了对过往朝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感慨。
  • 第四句“莺花无主雨如丝”,以“莺花无主”和“雨如丝”的意象,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人欣赏的遗憾,以及对细雨如丝的细腻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雨如丝”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雨丝的细密。
  • 拟人:“莺花无主”通过拟人,赋予了莺花以人的情感,表达了无人欣赏的遗憾。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名城的描写和对传统节日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时代更迭的哀思,以及对美好事物无人欣赏的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离离:描绘了草木茂盛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 寒食清明:传统节日,表达了诗人的悲伤情感。
  • 汉寝秦陵:对过往朝代的怀念。
  • 莺花无主:表达了无人欣赏的遗憾。
  • 雨如丝:形象地描绘了雨丝的细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受降城”指的是什么? A. 古代战争结束后,接受敌军投降的城池 B. 诗人居住的城市 C. 一个普通的城池 答案:A

  2. 诗中的“寒食清明”指的是什么? A. 两个传统节日 B. 一个节日 C. 两个季节 答案:A

  3. 诗中的“汉寝秦陵”指的是什么? A. 汉朝和秦朝的帝王陵墓 B. 汉朝和秦朝的宫殿 C. 汉朝和秦朝的城市 答案:A

  4. 诗中的“莺花无主”表达了什么? A. 无人欣赏的遗憾 B. 莺花的主人不在 C. 莺花的美丽 答案:A

  5. 诗中的“雨如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汪元量的《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二》: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汪元量的《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二》:两首诗都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