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八 戊午秋半,偕胡景回,刘自昭二兄小饮待月》
时间: 2025-01-16 22:27:22意思解释
满江红 其八 戊午秋半,偕胡景回,刘自昭二兄小饮待月
作者: 吴潜 〔宋代〕
原文展示:
试问平生,几番见中秋明月。今老矣,一年紧似,一年时节。底事层阴生障碍,不教玉界冰壶彻。莫姮娥嫌此白头翁,心肠别。风动处,浮云揭。云绽处,清光泄。倩何人扫荡,大家澄澈。且掉悲欢离合事,相逢只怕尊中竭。放儿童今夜上青霄,探蟾穴。
白话文翻译:
问一问自己这一生中,究竟见过多少次中秋的明月。如今我已年老,一年比一年感觉时光紧迫。为何层层阴影阻碍,不让那玉界的冰壶透彻?或许嫦娥也嫌弃我这白发老人,心肠不似往日。风动的时候,浮云被撩起;云绽开的时候,清光便洒落。谁能来清扫,令这明月更加清澈?且不去考虑悲欢离合的事,相逢时只怕酒杯会干涸。让孩子们今夜飞上青天,去探寻月亮的蟾蜍洞。
注释:
- 试问: 试着询问。
- 中秋明月: 指的是中秋节的圆月,象征团圆与思乡。
- 层阴生障碍: 指云层重重,遮挡明月。
- 玉界冰壶: 指天空中的月亮,形容它如同冰壶般清澈。
- 姮娥: 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
- 白头翁: 指年老的人,这里用以自谦。
- 青霄: 指高空。
- 探蟾穴: 探寻月亮上的蟾蜍,传说中蟾蜍是住在月亮上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子潜,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往往浑厚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戊午年秋季,吴潜与友人小聚,借月思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中秋明月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诗中“试问平生,几番见中秋明月”一句,既是自问,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无常与短暂。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感受到时光的紧迫,恍若每年都在匆忙中度过。
“底事层阴生障碍,不教玉界冰壶彻”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障碍的无奈。这层层阴影,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困扰,使得美好的事物无法尽情展现。嫦娥的“心肠别”,则流露出一种对人生孤独与失落的感叹。
接下来的描写,诗人借助风动、云揭的意象,展现了月光的变化,似乎在呼唤人们带走忧虑,享受此刻的宁静。而最后的“放儿童今夜上青霄,探蟾穴”,则表达了对纯真与欢乐的向往,渴望在繁杂的生活中寻回一份童趣与无忧。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哲思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试问平生,几番见中秋明月:自问一生中见过多少次中秋的明月。
- 今老矣,一年紧似,一年时节:如今年纪大了,感觉时间一年比一年过得快。
- 底事层阴生障碍,不教玉界冰壶彻:为何云层重重,遮挡住明亮的月光。
- 莫姮娥嫌此白头翁,心肠别:或许嫦娥也对我这个白发老人心生嫌弃。
- 风动处,浮云揭:风吹动时,浮云被撩起。
- 云绽处,清光泄:云层打开时,月光洒落。
- 倩何人扫荡,大家澄澈:谁能来清扫,让明月更加明亮?
- 且掉悲欢离合事,相逢只怕尊中竭:暂且不提悲欢离合,只怕杯中酒已干。
- 放儿童今夜上青霄,探蟾穴:让孩子们今夜飞上天空,去探寻月亮上的蟾蜍。
-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生动而富有韵律感。比如“风动处,浮云揭”,通过动态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主题思想: 诗中表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孩提时代无忧无虑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明月: 象征团圆与美好,代表人们心中永恒的追求。
- 浮云: 代表人生中的困扰与阻碍。
- 嫦娥: 传统文化中的仙子,象征孤独与美。
- 儿童: 代表纯真无邪的心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层阴”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云层
- C. 星星
- D. 风
-
诗人对年老的感受是?
- A. 愉快
- B. 无奈
- C. 忧伤
- D. 兴奋
-
“放儿童今夜上青霄,探蟾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渴望
- B. 对童年的向往
- C. 对现实的逃避
- D. 对月亮的崇拜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同样描写了明月,但更多的是对团圆的渴望与思念,而吴潜则融入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