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偈寄无声老师
作者: 吴潜 〔宋代〕
闻师遭遇善知识,
布衲时闻罗绮香。
照管为他肯景转,
投胎托舍没思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无声老师的敬仰和对善知识的思考。开头提到师父遇到了善知识,接着提到在布衲的日子里耳闻罗绮的香气,暗示着他在平凡中也能感受到美好。最后两句则反映了对生命和投胎的思索,表示对于生死和存在的无常没有过多的挂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师:指老师或导师。
- 善知识:佛教术语,指有智慧的导师或对修行有帮助的人。
- 布衲:指穿着粗布衣物的僧人,象征简朴的生活。
- 罗绮香:指美丽的丝绸衣物散发的香气,暗指世俗的富贵与享受。
- 照管:照看、关注。
- 肯景转:愿意转化景象,指愿意改变现状或境遇。
- 投胎托舍:投胎转世,托住自己的生命。
- 没思量:没有太多的思考或顾虑。
典故解析:
“善知识”在佛教中常常指引导众生走向觉悟的智慧者。吴潜在诗中借此表达对佛教思想的认同,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淡然与超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生卒年不详),字子皙,号潜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吴潜的诗作多关注自然和哲理,常融入佛教思想,表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时代,吴潜通过对“无声老师”的描写,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智慧的追求,反映出当时文人对道德与精神追求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山偈寄无声老师》运用了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与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闻师遭遇善知识”直接点明了主题,善知识的出现为人们的灵魂提供了指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接下来的“布衲时闻罗绮香”,将平常的僧人生活与奢华的香气对比,展现了世俗与超脱之间的张力,暗示着在简单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内心的愉悦与美好。
而后两句“照管为他肯景转,投胎托舍没思量”,则引发了对生命轮回的深思。诗人用“没思量”表明了对生死问题的超然态度,体现出一种佛教的无我无欲的思想,强调了内心的安宁和自在。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修养,也寄托了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简洁而富有深意,表现了道教与佛教思想的融合,体现了吴潜作为一位文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师遭遇善知识:师父遇到有智慧的人,暗示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
- 布衲时闻罗绮香:即使在简朴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来自世俗的诱惑与享乐。
- 照管为他肯景转:诗人愿意为师父改变现状,表现出对师父的尊重与关心。
- 投胎托舍没思量:对生死无常的淡然,反映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布衲时”和“罗绮香”的对比,展现了内心宁静与外界诱惑之间的矛盾。
- 比喻:善知识比作光明,暗示智慧的指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智慧和存在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自然与灵性,代表超然。
- 善知识:象征智慧与指导。
- 罗绮香:象征世俗的享乐与诱惑。
- 投胎:象征轮回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善知识”在诗中指的是: A. 有智慧的老师
B. 普通人
C. 朋友 -
诗中提到的“罗绮香”象征: A. 贫穷
B. 富贵与享乐
C. 无常 -
诗人对生死的态度是: A. 非常忧虑
B. 超然淡泊
C. 追求长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吴潜的《山偈寄无声老师》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涉及生死与自然,但吴潜更关注内心的宁静,而白居易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吴潜诗文集》
以上为对《山偈寄无声老师》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你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