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赵知录韵三首》

时间: 2024-12-29 18:46:43

何烦洛令市私恩,有客甘贫自闭门。

恰似明州前录事,清高直可傲羲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烦洛令市私恩,有客甘贫自闭门。恰似明州前录事,清高直可傲羲轩。

白话文翻译

何必担心洛阳的官员私下施恩呢?有些客人甘愿过着贫困的生活,宁愿关上门不与外界交往。就像明州的前任录事一样,他清高而直率,完全可以傲视那些高官显贵。

注释

  • 洛令:指洛阳的官员,暗指当时的官场。
  • 市私恩:私下施恩,暗示官员的贪婪和不正之风。
  • 甘贫:甘愿贫穷,表现出一种清高的志向。
  • 自闭门:闭门不出,表示对世俗的拒绝。
  • 明州:古代地名,指今浙江宁波。
  • 录事:一种官职,负责文书工作。
  • 羲轩:指的是高官或达官显贵,来自于道教文化中对高人境界的称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士俊,号平原,系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吴潜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常表达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吴潜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观察与反思之时,诗中表达了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污浊的蔑视,反映了他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诗歌鉴赏

《再和赵知录韵三首》一诗,以清新高远的格调,展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豁达态度。开头两句“何烦洛令市私恩,有客甘贫自闭门”直接点明了诗人对权贵施恩的无所谓态度,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拒绝,更是一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许多文人学士往往追求名利,而吴潜却选择了隐逸,选择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接下来的“恰似明州前录事,清高直可傲羲轩”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高的形象,通过对比明州的前任录事,强调了诗人理想中的人格魅力与精神追求。诗中所体现的高洁品格与对尘世名利的蔑视,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可视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

整首诗在字句上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彰显了吴潜作为一个士人的清高与独立,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烦洛令市私恩:直接质疑官员们的私恩行为,反映出对官场腐败的不屑。
  2. 有客甘贫自闭门:表达了对一些人选择隐居高洁生活的理解与赞赏。
  3. 恰似明州前录事:提到明州的录事,说明诗人并非空谈,而是有历史典故作为支撑。
  4. 清高直可傲羲轩:强调清高的品格是值得骄傲的,表现了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洛令和明州录事的对比,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 隐喻:将“羲轩”作为高官的象征,暗指社会上那些追求权势的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高洁生活的理想与对世俗名利的拒绝,表现出诗人对清高人格的崇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令:象征官场的腐败与名利。
  • 明州前录事:代表清高理想的生动例子。
  • 闭门:象征隐逸生活的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何烦洛令市私恩”中“洛令”指的是? A. 洛阳的官员
    B. 明州的官员
    C. 诗人的朋友

  2. “有客甘贫自闭门”中的“甘贫”意指? A. 甘愿受苦
    B. 甘愿贫穷
    C. 甘愿隐退

  3.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C. 对官场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羲之诗》

诗词对比

对比吴潜的作品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清高生活的向往,但吴潜更多的是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而陶渊明则是一种对乡土生活的热爱。两者在意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更显孤傲,后者则显温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