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时间: 2024-12-29 18:46:48

溪上秋来晚更宜。

夕阳西下处,碧云堆。

谁家舟子采莲归。

双白鹭,惊起背人飞。

烟水渐凄迷。

渔灯三数点,乍明时。

西风一阵白苹湄。

凝伫久,心事有谁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重山
作者: 吴潜 〔宋代〕

溪上秋来晚更宜。
夕阳西下处,碧云堆。
谁家舟子采莲归。
双白鹭,惊起背人飞。
烟水渐凄迷。
渔灯三数点,乍明时。
西风一阵白苹湄。
凝伫久,心事有谁知。

白话文翻译:

在溪边,秋天到了,傍晚的景色更显得宜人。
夕阳西沉的地方,碧蓝的云朵堆积在一起。
不知哪个渔夫正驾着小舟,采摘莲花归来。
双双白鹭,惊飞了岸边的人。
烟雾弥漫,水面渐显凄迷之感。
渔火点点,偶尔闪烁着光明。
西风吹来,白色的苹草在水边摇曳。
我凝视着这幅景象,久久不动,心中的烦恼又有谁能知道呢?

注释:

  • 溪上秋来:溪边的秋天到来。
  • 晚更宜:傍晚的景色更显得宜人。
  • 夕阳西下处:夕阳落下的地方。
  • 碧云堆:蓝天上堆积的白云。
  • 舟子:指划船的渔夫。
  • 双白鹭:两只白鹭鸟。
  • 惊起:被惊动,飞起。
  • 烟水渐凄迷:水汽朦胧,显得凄凉。
  • 渔灯三数点:稀疏的渔火。
  • 乍明时:忽然亮起的时候。
  • 西风:指来自西方的风。
  • 凝伫久:长时间凝视。
  • 心事有谁知:内心的忧虑又有谁能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仲明,号小重山,生活在宋代,生平不详。吴潜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小重山》是吴潜在某个秋日黄昏时分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晚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绪。诗作背景或与当时社会动荡、个人遭遇有关,使得诗人更显得感伤。

诗歌鉴赏:

《小重山》以溪边秋天的晚景为背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诗中通过“夕阳西下”“碧云堆”等意象,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尤其是“谁家舟子采莲归”一句,勾起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渔夫的归来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疏离感。

诗中“烟水渐凄迷”一句,传达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似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迷惘与忧伤。而“渔灯三数点”则在这片凄迷的景象中,点亮了希望的光芒,既是对生活的期盼,也暗示着心灵的渴望。在最后一联中,诗人将自己的心事与周围景象相结合,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使整首诗更具深度和情感的张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溪上秋来晚更宜:描绘了秋天的傍晚,溪水边的景色更加宜人。
  2. 夕阳西下处,碧云堆:夕阳落下,蓝天上白云堆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3. 谁家舟子采莲归:引发读者思考,渔夫采莲归来,象征着人们生活的简单和美好。
  4. 双白鹭,惊起背人飞:双白鹭被惊飞,表现了自然的灵动与诗人的孤独。
  5. 烟水渐凄迷:水汽弥漫,景象变得朦胧,暗示诗人的心境。
  6. 渔灯三数点,乍明时:渔火的闪烁,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延续。
  7. 西风一阵白苹湄:西风吹拂,白苹在水边摇曳,增添了秋天的感觉。
  8. 凝伫久,心事有谁知:诗人久久凝视,心中烦恼无人知晓,表达了深深的孤独与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渔灯”比喻希望的光亮。
  • 拟人:如“白苹湄”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晚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绪,表达了对生命、自然的思考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流动与变迁。
  • 夕阳:代表生命的逝去与时间的流逝。
  • 白鹭:象征纯洁与自由。
  • 渔灯: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光芒。
  • 西风:象征变迁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吴潜
    D) 白居易

  2. “双白鹭,惊起背人飞”中的“惊起”是什么意思?
    A) 飞起
    B) 着陆
    C) 休息
    D) 游玩

  3. “渔灯三数点,乍明时”中“乍”字的意思是什么?
    A) 突然
    B) 缓慢
    C) 稍微
    D) 逐渐

答案:

  1. C) 吴潜
  2. A) 飞起
  3. A) 突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临江仙》(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比较吴潜的《小重山》与李清照的《临江仙》,两者都表现了秋天的孤独与思念,但李清照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吴潜则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孤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编辑部,《宋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