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方寸春》

时间: 2025-01-14 16:32:43

小亭依绿水,花竹自幽奇。

地止一方阔,春无方寸亏。

粟中藏世界,芥子纳须弥。

万象融心境,宁为目睫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亭依绿水,花竹自幽奇。
地止一方阔,春无方寸亏。
粟中藏世界,芥子纳须弥。
万象融心境,宁为目睫欺。

白话文翻译:

小亭子依偎在绿水旁,花竹自然显得幽静而奇特。
这里的土地宽广无边,春天在这里并不会有所缺失。
小小的谷粒中可以藏下整个世界,
就像一粒芥子也能容纳须弥山。
万物的变化都融入了我的心境中,宁愿让眼前的事物欺骗自己。

注释:

字词注释:

  • 小亭:小型的亭子,通常用于休息和观景。
  • 绿水:指清澈的绿水,形容环境优美。
  • 幽奇:幽静而奇特,形容花竹的独特之美。
  • 方寸:方寸指心中,形容心境。
  • :谷物的一种,象征财富与生机。
  • 须弥:佛教中的神山,象征宏大。
  • 万象:万物现象,指自然的变化。
  • 心境:心理状态与境界。

典故解析

  • 须弥山:在佛教中,须弥山是宇宙中心的神山,象征着宇宙的无边。
  • 芥子:指极小的种子,常用来比喻微小的事物中蕴藏着巨大的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展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对内心世界的探寻与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赋方寸春》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小亭依绿水,花竹自幽奇”描绘出了一幅和谐美好的自然画面,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而后两句“地止一方阔,春无方寸亏”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理解,春天的美好并不因空间的限制而有所损失。接下来的“粟中藏世界,芥子纳须弥”则引入了哲学层面的思考,强调了微小与宏大之间的关系,意指即使在微不足道的事物中也能蕴藏着伟大的意义。最后一句“万象融心境,宁为目睫欺”则展现了诗人对心境的追求,宁愿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也不愿意被世俗的纷扰所干扰。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反思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与心灵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亭依绿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2. 花竹自幽奇:花与竹的结合,突显出自然的奇特与幽静,增添了诗的意境。
  3. 地止一方阔:虽有地理的限制,但心中却是一片宽广,象征着内心的自由。
  4. 春无方寸亏:春天的美好无关乎物理空间的大小,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理解。
  5. 粟中藏世界:在微小的谷物中能藏下整个世界,暗示了事物的深邃与复杂。
  6. 芥子纳须弥:通过对比,强调了微小事物中蕴含的巨大意义。
  7. 万象融心境:万物的变化与诗人的内心形成了一种和谐的交融。
  8. 宁为目睫欺: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宁愿被表象迷惑也不愿受外界干扰。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粟中藏世界”与“芥子纳须弥”将微小与宏大互相对照,深化了诗意。
  • 对仗:诗中使用了一些对仗的词语,使得语言更加优美。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与特征,使得诗情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世界的探寻,以及对哲学思考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小亭:象征着宁静与安逸。
  2. 绿水:代表生命与自然的美好。
  3. 花竹:象征着自然的幽静与奇特。
  4. 方寸:指内心的广阔与自由。
  5. 粟与芥子:象征微小却蕴含着巨大的意义,反映了哲理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亭依绿水”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繁华的城市
    C. 人情世故

  2. “粟中藏世界”这句诗的含义是? A. 微小的事物中也能蕴藏伟大的意义
    B. 粟米是世界的中心
    C. 只有大事物才能代表世界

  3. 诗中“宁为目睫欺”体现了怎样的心态? A. 追求现实的物质
    B. 渴望内心的宁静
    C. 对外界的冷漠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思乡之情,与《赋方寸春》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