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

时间: 2025-01-04 08:44:09

鼎沸图存仅十年,平生忠义在安边。

英雄不学万人敌,方寸长悬尺五天。

宣布曾分南国政,贤劳敢咏北山篇。

真心独有松堪比,臣节惟应老更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

鼎沸图存仅十年,
平生忠义在安边。
英雄不学万人敌,
方寸长悬尺五天。
宣布曾分南国政,
贤劳敢咏北山篇。
真心独有松堪比,
臣节惟应老更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忠诚的思考。在鼎沸的时代中,短短十年间为国存亡而努力,自己一生的忠诚和义气都在于安定边疆。英雄若不学习,怎么能成为万众的敌手?内心的宽广和气宇如同悬挂在高空的天际。曾经在南方治理政事,如今愿意咏唱北山的壮美。真心与松树相似,坚贞不移;作为臣子的节操,理应在年老时更加坚定。

注释

  1. 鼎沸:形容社会动荡不安,众声喧哗或动乱的状态。
  2. 图存:谋求生存,保卫国家。
  3. 安边:安定边疆,指捍卫国家安全。
  4. 英雄不学万人敌:英雄不学习就无法与万人敌抗衡,表达知识和才能的重要性。
  5. 方寸:心中之事,意指内心的广阔和胸怀。
  6. 宣布:治理,管理国家事务。
  7. 贤劳:贤良而勤劳,形容人的品德。
  8. 臣节:指做臣子的道德和节操。
  9. 老更坚:年长时应该更加坚定不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真,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多以忠义和家国情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洪武三年,正值元朝末期,明朝建立之际,国家局势动荡,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个人的思考,反映了历史变迁给人带来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鼎沸图存”开篇,直指社会动荡的背景,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存亡的深切关怀。诗中提到“平生忠义在安边”,表达了诗人一生对国家的忠诚,尤其是在边疆安定的责任感。随后的“英雄不学万人敌”强调了知识和能力的必要性,意在鼓励人们学习进取,不断提升自我。最后两句“真心独有松堪比,臣节惟应老更坚”更是将真诚与坚韧的品德提升到道德的高度,强调了作为臣子应有的节操与忠诚。

整首诗笔力遒劲,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激励,体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坚定信仰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鼎沸图存仅十年:表现出国家动荡的局势,诗人感叹这十年来的艰难。
    • 平生忠义在安边:强调个人的忠诚与义气,尤其是在国家边疆的安定上。
    • 英雄不学万人敌:警示英雄若不学习,无法成为强大的对手,学习的重要性凸显。
    • 方寸长悬尺五天:比喻诗人心胸的广阔与高远。
    • 宣布曾分南国政:提到自己曾在南方治理政事,显示了政治经历。
    • 贤劳敢咏北山篇:展现诗人对北方的向往和愿意为国家出力的决心。
    • 真心独有松堪比:将自己的真心与松树的坚韧相提并论,表现出坚定的品德。
    • 臣节惟应老更坚:作为臣子的道德和节操,随着年纪的增长应更加坚定。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真心比作松树,象征坚贞不移。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结构,增强音韵美感。
    • 夸张:如“万人敌”形容英雄的力量,增强表达的力度。
  3. 主题思想

    • 诗歌主要探讨忠诚、责任与个人品德,强调在动荡的时代中,作为臣子应持有坚定的信念和品德。

意象分析

  1. 鼎沸:象征国家动荡与动乱。
  2. :象征坚贞不移的品德。
  3. 南国北山:分别指代不同地域的治理与向往,反映出诗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与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鼎沸图存”指的是什么样的状态?

    • A. 安静祥和
    • B. 动荡不安
    • C. 丰收快乐
  2. “英雄不学万人敌”这句中的“学”意指什么?

    • A. 学习知识
    • B. 学习技能
    • C. 学习道德
  3. 诗中将真心比作什么?

    • A. 松树
    • B. 大海
    • C. 山川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同样表达了对国事的思考,但前者更多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