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朱邸竹木
作者: 虞集 〔元代〕
江上复春雨,层阴覆碧波。
石高龙影卧,林迥鹤声过。
解佩猗兰浦,扬旌落木坡。
佳人翠袖薄,日暮欲如何?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又下起了春雨,层层阴云笼罩着碧绿的水面。
高高的石头上,龙的影子静静地卧着,远处的树林里,传来鹤的叫声。
我在兰草的水边解下佩玉,旗帜在落木的坡上飘扬。
佳人的翠袖轻薄,傍晚时分,我该如何面对这份情感?
注释:
- 江上复春雨:江边再次下雨,春天的雨水。
- 层阴覆碧波:层层阴云覆盖在碧绿的江水上。
- 石高龙影卧:高高的石头上,龙的影子安静地卧着,暗示神秘和静谧。
- 林迥鹤声过:远处的树林中,传来了鹤的叫声,表现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 解佩猗兰浦:在兰草的水边解下佩玉,象征着一种情感的释放。
- 扬旌落木坡:旗帜在落木的坡上飘扬,暗示着一种活动和生机。
- 佳人翠袖薄:佳人穿着轻薄的翠色袖子,表现出一种柔美的形象。
- 日暮欲如何:傍晚时分,面临着情感的抉择和困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虞集(1280年-1348年),字汝霖,号白云山人,元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意境深远。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自然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人生和爱情的思索。
诗歌鉴赏:
《题朱邸竹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雨、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佳人情意的思念。开篇以“江上复春雨”引入,展现出春天的气息和雨水的滋润,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淡雅的氛围。而“层阴覆碧波”则描绘了阴云笼罩下的江面,给人以深沉的思考与沉静的感受。
接下来的“石高龙影卧,林迥鹤声过”更是将自然与神秘结合,龙与鹤的意象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想象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解佩猗兰浦,扬旌落木坡”一方面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另一方面又暗示了内心的柔情与孤独。
最后一句“佳人翠袖薄,日暮欲如何?”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对佳人深切的思念与晦涩的情感困扰,留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这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上复春雨:春天的雨再一次洒落在江面上,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
- 层阴覆碧波:阴云层层叠叠,笼罩着碧绿的江水,增强了诗的阴郁感。
- 石高龙影卧:高高的岩石上,龙的影子安静地卧着,传达出一种神秘感。
- 林迥鹤声过:远处树林中传来鹤的叫声,增添了自然的灵动与幽远。
- 解佩猗兰浦:在兰草水边解下佩玉,象征着内心的柔情和情感的释放。
- 扬旌落木坡:旗帜在落木坡上飘扬,暗示活动的生机与希望。
- 佳人翠袖薄:佳人的轻薄翠袖,体现了她的柔美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 日暮欲如何:傍晚时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思念,表现出情感的复杂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影”与“鹤声”比喻自然的神秘与幽静。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石高龙影卧”。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如“解佩猗兰浦,扬旌落木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感悟,对自然的眷恋,以及对佳人的思念,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阴云:代表情感的压抑与阴郁。
- 龙影:暗示神秘与力量。
- 鹤声:象征着悠远与清雅。
- 佳人:代表着诗人的情感寄托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上复春雨”意指什么? A. 夏天的雨
B. 春天的雨
C. 冬天的雪
D. 秋天的风 -
诗中的“佳人翠袖薄”表现了什么? A. 佳人的衣服很厚
B. 佳人的衣服很轻薄
C. 佳人很高大
D. 佳人很普通 -
“日暮欲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与满足
B. 迷惘与思念
C. 愤怒与不满
D. 平静与安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虞集的《题朱邸竹木》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均以自然景物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但虞集更强调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壮丽的意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虞集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