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应氏庵》

时间: 2025-01-07 20:17:50

只知嫌湫隘,何意落崎岖。

问路因居者,褰裳愧仆夫。

恸曾怜阮籍,泣岂效杨朱。

不费幽寻胜,宁思捷径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只知嫌湫隘,何意落崎岖。问路因居者,褰裳愧仆夫。恸曾怜阮籍,泣岂效杨朱。不费幽寻胜,宁思捷径趋。

白话文翻译:

只知道嫌弃地方狭小,没想到会陷入崎岖之地。问路是因为有居民,提起衣裳感到愧对仆人。悲痛曾经同情阮籍,哭泣难道是模仿杨朱。不费力寻找幽静胜地,宁愿思考捷径前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湫隘:狭小。
  • 崎岖:地形不平坦。
  • 褰裳:提起衣裳。
  • 恸:极度悲痛。
  •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以放荡不羁著称。
  • 杨朱:战国时期思想家,主张“为我”。

典故解析:

  • 阮籍:此处指阮籍的悲痛,阮籍在《咏怀》诗中表达了对时世的忧虑和个人的悲愤。
  • 杨朱:杨朱的哭泣,典出《列子·杨朱》,杨朱因见歧路而泣,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迷茫和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在寻找隐居之地时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寻找一个理想的隐居之地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的挑剔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在寻找隐居之地时的复杂情感。诗中“只知嫌湫隘,何意落崎岖”反映了作者对环境的不满和对意外困境的无奈。“问路因居者,褰裳愧仆夫”则体现了作者对居民的依赖和对仆人的愧疚。后两句通过对阮籍和杨朱的提及,暗示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选择的慎重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只知嫌湫隘,何意落崎岖”:首句表达了作者对狭小环境的嫌弃,次句则意外地发现自己陷入了崎岖之地,形成对比。
  • “问路因居者,褰裳愧仆夫”:作者因为居民的指引而问路,提起衣裳感到愧对仆人,体现了作者的谦逊和对他人的尊重。
  • “恸曾怜阮籍,泣岂效杨朱”:通过对阮籍和杨朱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悲喜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
  • “不费幽寻胜,宁思捷径趋”: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追求幽静胜地,而是宁愿寻找捷径,体现了作者的务实和理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湫隘”与“崎岖”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意外和无奈。
  • 典故:通过阮籍和杨朱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寻找隐居之地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的挑剔、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湫隘:狭小的环境,象征着限制和不满。
  • 崎岖:不平坦的地形,象征着意外和挑战。
  • 阮籍、杨朱:典故人物,象征着人生的悲喜和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湫隘”一词的意思是? A. 宽阔 B. 狭小 C. 平坦 D. 崎岖
  2.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阮籍”和“杨朱”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 A. 唐代 B. 宋代 C. 三国时期 D. 战国时期
  3. 诗的最后一句“不费幽寻胜,宁思捷径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追求幽静 B. 寻找捷径 C. 放弃选择 D. 随遇而安

答案:

  1. B 2. C,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觅应氏庵》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