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顯道人壁》
时间: 2025-01-04 06:58: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顯道人壁 杨亿 〔宋代〕 心似寒灰不复然,寻常谈论即弥天。 门临颍水多年住,法自曹溪几世传。 儒士谁同翻贝叶,都人长见施金钱。 翰林诗版分明在,曾与吾家有旧缘。
白话文翻译:
我的心如同寒灰一般不再燃烧,平常的谈论就能覆盖整个天空。 门前临着颍水居住多年,佛法从曹溪传承了几世。 儒士中有谁能一同翻阅佛经,城里的人们常常施舍金钱。 翰林的诗版清晰可见,曾经与我家族有过旧缘。
注释:
- 寒灰:比喻心如死灰,不再有热情。
- 弥天:覆盖整个天空,形容谈论广泛深远。
- 颍水:河流名,位于今河南省。
- 曹溪:指曹溪宗,佛教禅宗的一个流派,源自六祖慧能。
- 贝叶:指佛经,因古时佛经多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 翰林诗版:指翰林院中的诗作,这里可能指诗人的作品或与翰林院有关的诗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号东里,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宋初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尤以诗文著称。杨亿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题写在显道人壁上的作品,显道人可能是杨亿的朋友或是一位佛教僧侣。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以及对自己心境的描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普遍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显道人生活环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的深厚情感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首句“心似寒灰不复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不再受世俗情感的波动。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显道人居住环境和佛教传承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和敬仰的情感。最后两句提及翰林诗版,暗示了诗人与显道人之间的深厚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融合与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心似寒灰不复然”:诗人以寒灰为喻,形容自己心如止水,不再有世俗的激情和波动。
- “寻常谈论即弥天”:平时的谈话就能涵盖广泛的话题,显示出诗人的博学和谈吐不凡。
- “门临颍水多年住”:描述显道人长期居住在颍水边,环境清幽。
- “法自曹溪几世传”:指出显道人所修的佛法源自曹溪,传承了多代。
- “儒士谁同翻贝叶”:询问是否有儒士能与显道人一同研读佛经。
- “都人长见施金钱”:城里的人们经常向显道人施舍金钱,显示了社会对佛教的支持。
- “翰林诗版分明在”:翰林院的诗作清晰可见,暗示了诗人与显道人之间的文化联系。
- “曾与吾家有旧缘”:表明诗人与显道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似寒灰”,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
- 对仗:如“门临颍水多年住,法自曹溪几世传”,句式工整,意义对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融合与尊重。
意象分析:
- 寒灰:象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 颍水:象征清幽的生活环境。
- 曹溪:象征佛教的传承与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寒灰”比喻什么? A. 内心的平静 B. 热情的燃烧 C. 寒冷的天气 答案:A
-
“法自曹溪几世传”中的“曹溪”指的是什么? A. 佛教的一个流派 B. 一条河流 C. 一个地名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翰林诗版”暗示了什么? A. 诗人与显道人之间的文化联系 B. 诗人对翰林院的敬仰 C. 诗人的作品被广泛传播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是以题壁诗的形式,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词对比:
- 杨亿的《题顯道人壁》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者都是题壁诗,但杨亿的诗更侧重于对佛教的敬仰,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背景介绍。
- 《佛教与中国文化》:探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