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居士壁》

时间: 2025-01-01 10:49:32

叠巘参差翠绕门,雕梁贺燕自成群。

杀鸡日夕期嘉客,种竹寒暄对此君。

且向东臯輸黍稷,便应北阙降玄纁。

子真漫说耕岩石,不奈声名四远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叠巘参差翠绕门,雕梁贺燕自成群。杀鸡日夕期嘉客,种竹寒暄对此君。且向东臯輸黍稷,便应北阙降玄纁。子真漫说耕岩石,不奈声名四远闻。

白话文翻译:

群山层叠,翠色参差环绕着门前,雕梁画栋上,燕子成群欢聚。早晚杀鸡款待贵客,种竹与君寒暄相对。暂且向东边的田野输送粮食,不久将会有朝廷的使者降临。子真虽常说自己只是耕作于岩石之间,但他的名声却远播四方。

注释:

  • 叠巘(yǎn):层叠的山峰。
  • 参差(cēn cī):不齐的样子。
  • 雕梁:雕刻精美的屋梁。
  • 贺燕:庆祝的燕子,比喻欢乐的景象。
  • 杀鸡日夕:指早晚杀鸡,准备款待客人。
  • 种竹寒暄:种植竹子,与客人寒暄。
  • 东臯(gāo):东边的田野。
  • 黍稷(shǔ jì):古代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代指朝廷。
  • 玄纁(xuān xūn):古代帝王赐给臣子的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这里指朝廷的赏赐。
  • 子真:诗中主人公的名字,可能是一个隐士。
  • 漫说:随意说说。
  • 耕岩石:指隐居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并称“西昆体”诗人。他的诗风典雅华丽,多写宫廷生活和宴会场景。这首诗可能是杨亿在访问张居士时的即兴之作,描绘了张居士的隐居生活和其名声远播的情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名声的矛盾心理。在宋代,士人常常面临出仕与隐居的选择,而名声往往是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张居士隐居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其宁静而又不失热闹的生活场景。诗中“叠巘参差翠绕门”和“雕梁贺燕自成群”两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张居士居所的自然美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后文通过“杀鸡日夕期嘉客”和“种竹寒暄对此君”表达了张居士好客的性格和对友情的珍视。最后两句“子真漫说耕岩石,不奈声名四远闻”则揭示了张居士虽然过着隐居生活,但他的名声却无法被岩石所掩盖,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叠巘参差翠绕门:描绘了张居士居所周围层叠的山峰和翠绿的景色。
  2. 雕梁贺燕自成群:通过雕梁上的燕子成群,暗示了居所的繁华和欢乐。
  3. 杀鸡日夕期嘉客:表达了张居士好客的性格,经常准备美食款待客人。
  4. 种竹寒暄对此君:种竹象征着隐逸生活,寒暄则表现了与客人的亲切交流。
  5. 且向东臯輸黍稷:描述了张居士在田野劳作的情景。
  6. 便应北阙降玄纁:暗示了张居士的名声已经传到了朝廷,可能会有赏赐降临。
  7. 子真漫说耕岩石:子真自称只是隐居耕作,但实际上他的名声已经远播。
  8. 不奈声名四远闻:表达了张居士对于名声无法控制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雕梁贺燕自成群”中的“贺燕”比喻欢乐的景象。
  • 拟人:如“种竹寒暄对此君”中的“寒暄”赋予了竹子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杀鸡日夕期嘉客,种竹寒暄对此君”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隐逸生活与名声的矛盾。张居士虽然过着隐居的生活,但他的名声却无法被岩石所掩盖,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叠巘: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壮美。
  • 雕梁:象征着居所的繁华和精致。
  • 贺燕:象征着欢乐和生机。
  • 种竹:象征着隐逸和清高。
  • 玄纁:象征着朝廷的赏赐和名声的认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叠巘参差翠绕门”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繁华的市集 B. 宁静的山居 C. 热闹的宴会 D. 繁忙的农田 答案:B

  2. “子真漫说耕岩石”中的“子真”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张居士 C. 一个隐士 D. 一个农夫 答案:B

  3. 诗中“不奈声名四远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喜悦 D. 悲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但更多地表现了与自然的和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官场的厌倦。

诗词对比:

  • 杨亿的《题张居士壁》与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都描绘了隐居生活,但杨亿的诗更多地关注名声的矛盾,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杨亿诗歌的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