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石答竹》
时间: 2025-01-14 14:51: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石答竹 卢仝 〔唐代〕
石报孤竹君,此客甚高调。共我相共痴,不怕主人天下笑。我非蛱蝶儿,我非桃李枝。不要儿女扑,不要春风吹。苔藓印我面,雨露皴我皮。此故不嫌我,突兀蒙相知。此客即西归,我心徒依依。我欲随客去,累重不解飞。知弟虚心亦待客,此客何以共报之。
白话文翻译
石头对孤竹君说,这位客人非常高调。与我一同痴迷,不怕主人天下人的嘲笑。我不是蝴蝶儿,也不是桃李枝。不需要孩子们扑打,不需要春风吹拂。苔藓印在我的脸上,雨露使我的皮肤粗糙。因此他不嫌弃我,突然间感到被了解。这位客人即将西归,我心中徒然依依不舍。我想随他去,但沉重得无法飞翔。知道弟弟虚心也待客,这位客人该如何共同回报呢?
注释
- 孤竹君:古代传说中的竹子精灵。
- 高调:这里指行为张扬,不拘小节。
- 共我相共痴:与我一同痴迷。
- 不怕主人天下笑:不怕被天下人嘲笑。
- 蛱蝶儿:蝴蝶。
- 桃李枝:桃树和李树的枝条。
- 苔藓印我面:苔藓长在石头上,如同印记。
- 雨露皴我皮:雨露使石头表面粗糙。
- 突兀蒙相知:突然感到被了解。
- 依依:依依不舍。
- 累重不解飞:沉重得无法飞翔。
- 虚心亦待客:虚心接待客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字玉川,号玉川子,河南洛阳人。他的诗风独特,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卢仝的诗歌在当时并不十分流行,但后世评价颇高,尤其在宋代受到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中的一首,通过石头与竹子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诗中石头自比,竹子比喻友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石头与竹子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慨。石头自比,竹子比喻友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诗人表达了与友人共痴、不怕嘲笑的情感。诗中“苔藓印我面,雨露皴我皮”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自然状态,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以及无法随行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报孤竹君,此客甚高调:石头对孤竹君说,这位客人非常高调。
- 共我相共痴,不怕主人天下笑:与我一同痴迷,不怕被天下人嘲笑。
- 我非蛱蝶儿,我非桃李枝:我不是蝴蝶儿,也不是桃李枝。
- 不要儿女扑,不要春风吹:不需要孩子们扑打,不需要春风吹拂。
- 苔藓印我面,雨露皴我皮:苔藓印在我的脸上,雨露使我的皮肤粗糙。
- 此故不嫌我,突兀蒙相知:因此他不嫌弃我,突然间感到被了解。
- 此客即西归,我心徒依依:这位客人即将西归,我心中徒然依依不舍。
- 我欲随客去,累重不解飞:我想随他去,但沉重得无法飞翔。
- 知弟虚心亦待客,此客何以共报之:知道弟弟虚心也待客,这位客人该如何共同回报呢?
修辞手法:
- 拟人:石头和竹子被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如“石报孤竹君”、“我心徒依依”。
- 比喻:用“苔藓印我面,雨露皴我皮”比喻石头的自然状态。
- 对仗:“我非蛱蝶儿,我非桃李枝”形成对仗,强调石头的独特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离别。通过石头与竹子的对话,诗人表达了与友人共痴、不怕嘲笑的情感,以及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和无法随行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头:坚韧不拔,自然状态。
- 竹子:虚心,待客。
- 苔藓:自然印记。
- 雨露:自然力量,使石头粗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石报孤竹君”中的“孤竹君”指的是什么? A. 石头 B. 竹子 C. 蝴蝶 D. 桃李枝
-
诗中“我非蛱蝶儿,我非桃李枝”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石头不是蝴蝶和桃李枝 B. 石头是蝴蝶和桃李枝 C. 石头不喜欢蝴蝶和桃李枝 D. 石头喜欢蝴蝶和桃李枝
-
诗中“苔藓印我面,雨露皴我皮”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通过竹子表达隐逸之情。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通过花与人的对话,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对比:
- 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与王维《竹里馆》: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卢仝的诗更注重对话和拟人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卢仝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卢仝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卢仝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