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俞新福歌》

时间: 2025-01-17 10:22:39

材官选士,剑弩错陈。

应桴蹈节,俯仰若神。

绥我武烈,笃我淳仁。

自东自西,莫不来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弩俞新福歌 王粲 〔魏晋〕

材官选士,剑弩错陈。 应桴蹈节,俯仰若神。 绥我武烈,笃我淳仁。 自东自西,莫不来宾。

白话文翻译:

选拔精兵,剑弩排列整齐。 随着鼓声踏步,动作如神般自如。 安抚我们的武勇,坚定我们的淳朴仁爱。 从东到西,无不前来归顺。

注释:

  • 材官:指选拔出来的精兵。
  • 剑弩错陈:剑和弩排列整齐,错落有致。
  • 应桴蹈节:随着鼓声(桴)踏步(蹈节),形容动作整齐划一。
  • 俯仰若神:动作自如,如同神助。
  • 绥我武烈:安抚我们的武勇。
  • 笃我淳仁:坚定我们的淳朴仁爱。
  • 自东自西:从东到西,泛指四面八方。
  • 莫不来宾:无不前来归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粲(约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诗歌以抒情为主,风格清丽,语言流畅,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选拔精兵、训练有素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武力和仁政的赞美,以及对四方归顺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军队选拔和训练的场景,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纪律性。诗中“应桴蹈节,俯仰若神”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士兵们随着鼓声动作整齐划一,如同神助般的自如。后两句“绥我武烈,笃我淳仁”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武力和仁政的赞美,以及对四方归顺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充满了对国家强盛和和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材官选士,剑弩错陈。

    • 这句描绘了军队选拔精兵的场景,剑和弩排列整齐,错落有致,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纪律性。
  2. 应桴蹈节,俯仰若神。

    • 这句表现了士兵们随着鼓声动作整齐划一,如同神助般的自如,生动地展现了军队的训练有素。
  3. 绥我武烈,笃我淳仁。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武力和仁政的赞美,以及对四方归顺的期待。
  4. 自东自西,莫不来宾。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四方归顺的期待,展现了国家的强盛和和平。

修辞手法:

  • 比喻:“俯仰若神”比喻士兵们的动作自如,如同神助。
  • 对仗:“材官选士,剑弩错陈”和“应桴蹈节,俯仰若神”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武力和仁政的赞美,以及对四方归顺的期待。通过描绘军队选拔和训练的场景,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纪律性,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强盛和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剑弩:象征军队的威武和纪律性。
  • 应桴蹈节:象征军队的训练有素。
  • 绥我武烈,笃我淳仁:象征国家的武力和仁政。
  • 自东自西,莫不来宾:象征国家的强盛和和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应桴蹈节”形容的是什么? A. 士兵们的动作整齐划一 B. 士兵们的动作缓慢 C. 士兵们的动作混乱

  2. 诗中“绥我武烈,笃我淳仁”表达了什么? A. 对国家武力和仁政的赞美 B. 对国家武力和仁政的批评 C. 对国家武力和仁政的漠视

  3. 诗中“自东自西,莫不来宾”表达了什么? A. 对四方归顺的期待 B. 对四方归顺的恐惧 C. 对四方归顺的无所谓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粲的其他作品,如《七哀诗》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与王粲同时期的其他建安七子成员的作品,如曹植的《白马篇》等,可以进行对比,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粲诗集》
  • 《建安七子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