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破滁阳亭屡易,亭亡今又几经年。
峰回路转势不改,木秀阴繁直到巅。
流下山泉音若咽,烧余寺刻块如拳。
柴王一殿今何在,衰草残烟护晓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回忆了滁阳亭的变化,亭子屡次被毁又重建,已经经历了多少年。山峰的回转和道路的蜿蜒依旧没有改变,树林的茂盛与阴影一直延续到山顶。山泉潺潺流下,声音如同轻轻吟咽,寺庙的残留石块如同拳头般大。柴王的殿宇如今何在?衰败的草丛与残烟中,依稀可见清晨的美丽。
注释:
- 未破:未曾破坏,指亭子未被毁坏。
- 屡易:多次更换或重建。
- 衰草残烟:衰败的草和残留的烟雾,表现出一种荒凉的景象。
- 柴王:指的是历史上曾有的柴王庙,象征着过去的辉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景沂,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对滁阳亭的追忆中产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滁阳亭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不变。开篇便点出滁阳亭的屡次变化,折射出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接着用“峰回路转”描绘出山的常在,传达出一种永恒的宁静与稳定。诗中流泉的声音与寺庙的遗迹相互辉映,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回响。最后一句以对“柴王一殿”的追问,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未破滁阳亭屡易”:意指滁阳亭经历多次重建,显示出历史的变化。
- “亭亡今又几经年”:亭子已经不存在,岁月已过去多少年。
- “峰回路转势不改”:山的轮廓和道路的曲折依旧,表现了自然的恒久。
- “木秀阴繁直到巅”:树木繁茂,阴影覆盖到山顶,展现生命力的旺盛。
- “流下山泉音若咽”:山泉流水声如同涓涓细语,生动而富有情感。
- “烧余寺刻块如拳”:寺庙的遗迹残存,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柴王一殿今何在”:追溯过去的辉煌,令人感慨。
- “衰草残烟护晓娟”:清晨的景象被衰败的草和烟雾笼罩,展现荒凉之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音若咽”将山泉的声音比作轻声吟咽,增强了诗的韵味。
- 对仗:“峰回路转”与“木秀阴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滁阳亭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自然长存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光的深思。
意象分析:
- 滁阳亭:象征着人事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
- 山泉:象征着生命的源泉,流动不息。
- 衰草残烟: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陈景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柴王一殿”指的是什么?
- A. 某个王朝的宫殿
- B. 某个庙宇
- C. 某个著名的亭子
- D. 某个山峰
-
诗的最后一句“衰草残烟护晓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伤感
- C. 平静
- D. 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山中杂诗》:王维的作品,通过自然描绘,传达出隐逸的情怀。
诗词对比:
- 《滁州西涧》(王维)与《草》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内心的恬淡与宁静,而陈景沂的诗则在自然描绘中融入了历史的思考,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陈景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