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再和)》
时间: 2024-12-29 02:30: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嫌涂抹,向万红丛里,澹然凝素。
非粉非酥能样别,只是凌波仙女。
隋沼浓妆,汉池冶态,争心沧浪浦。
净鸥洁鹭,有时飞到佳处。
梦绕太华峰巅,与天一笑,不觉跻攀苦。
十丈藕船游汗漫,何惜浮生孤注。
午鼓惊回,依然尘世,扑簌疏窗雨。
起来寂寞,倚阑一饷愁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美的追求与淡泊的态度。诗人不愿意用浓妆艳抹装饰自己,而是宁愿在万花丛中保持那份清素的本色。她并非如同那些如粉似酥的女子,而是像凌波仙女一样,清新脱俗。隋朝的池塘浓妆艳抹,汉代的美人儿争奇斗艳,怎能与那沧浪的清澈相争呢?洁白的鸥鸟和鹭鸶,偶尔飞到美丽的地方。梦中我徘徊在太华峰巅,心中与天上微笑,不自觉地攀登着艰辛。十丈藕船在水中悠游,何必在这浮生中孤注一掷?午鼓惊醒了我,让我回到尘世,窗外细雨扑簌,带来了些许忧伤。我起来感到寂寞,倚靠在栏杆上,愁苦地伫立。
注释:
- 涂抹:指化妆。
- 万红丛里:形容花丛中各种各样的红花。
- 澹然:清淡而宁静。
- 凌波仙女:比喻女子轻盈如仙子。
- 隋沼:指隋代的池塘。
- 汉池:指汉代的池塘,形容盛世之美。
- 沧浪浦:沧浪,水清澈之意,与美丽的女子形成对比。
- 梦绕:梦中徘徊。
- 十丈藕船:形容在水中的悠然游玩。
- 午鼓:指中午的鼓声,表示时间的流逝。
- 扑簌:形容雨声或物体落下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子真,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词赋,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风格清新脱俗,多表现出淡泊明志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吴潜在仕途蹉跎之时,内心充满对世俗繁华的厌倦,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境,借助美人的意象来反映他对清雅淡泊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念奴娇(再和)》通过对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便以“为嫌涂抹”引入,表达了诗人对浓妆艳抹的反感,反而更欣赏那种清新、自然的美。接着,诗人将美人与自然相结合,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不论是“隋沼浓妆”还是“汉池冶态”,都无法与那清澈的沧浪相提并论,突显出自然之美的高洁与脱俗。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梦绕太华峰巅”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似乎在诉说着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再到“十丈藕船游汗漫”,则是对自由自在的向往,带有一丝洒脱。最后几句则揭示了现实的无奈,午鼓声响,时光流逝,回到尘世的孤独与寂寞让人感到心灵上的惆怅。
全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繁华世俗的淡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嫌涂抹:因厌烦浓妆。
- 向万红丛里,澹然凝素:在万花丛中保持清素。
- 非粉非酥能样别:不是用粉和酥来区分。
- 只是凌波仙女:比喻那种清纯的美丽。
- 隋沼浓妆,汉池冶态:旧时美人的风采。
- 争心沧浪浦:却不及沧浪的清丽。
- 净鸥洁鹭:洁白的鸥鸟与鹭鸶。
- 有时飞到佳处:偶尔飞至美丽之地。
- 梦绕太华峰巅:梦中徘徊在太华山巅。
- 与天一笑:与天空微笑。
- 不觉跻攀苦:不觉已攀登艰辛。
- 十丈藕船游汗漫:十丈长的藕船悠然游弋。
- 何惜浮生孤注:何必在短暂人生中孤注一掷。
- 午鼓惊回:午时的鼓声将我惊醒。
- 依然尘世:依旧回到尘世。
- 扑簌疏窗雨:窗外细雨扑簌。
- 起来寂寞:我站起感到寂寞。
- 倚阑一饷愁伫:倚靠栏杆,愁苦地伫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凌波仙女”比喻女子的清丽。
- 对仗:如“隋沼浓妆,汉池冶态”形成对比。
- 拟人:如“午鼓惊回”赋予鼓声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崇尚与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体现了他那种超然脱俗的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涂抹:象征虚假与做作。
- 万红丛:象征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
- 凌波仙女:象征纯真与自然的美。
- 沧浪浦:象征清澈的内心与理想。
- 太华峰巅:象征理想的追求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凌波仙女”指的是?
- A. 一个美丽的女子
- B. 画中之人
- C. 自然中的一朵花
- D. 清纯的理想
-
“十丈藕船游汗漫”中的“汗漫”意指?
- A. 自由自在
- B. 累得无力
- C. 游玩时的快乐
- D. 游荡的疲惫
-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 A. 追求物质
- B. 享受繁华
- C. 追求清雅
- D. 遇事不决
答案:
- D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内心情感的流露,但吴潜的诗更加倾向于自然的清新与淡泊,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与纷繁。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潜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