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倚花傍月》

时间: 2024-12-29 17:30:19

倚花傍月。

花底歌声彻。

最好月筛花影,花月浸、香奇绝。

双溪秋月洁。

桂棹何时发。

客里明朝送客,多少事、且休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天晓角·倚花傍月
作者: 吴潜 〔宋代〕

倚花傍月。花底歌声彻。
最好月筛花影,花月浸香奇绝。
双溪秋月洁。桂棹何时发。
客里明朝送客,多少事且休说。

白话文翻译:

在花丛旁倚靠着月光,花下的歌声悠扬动听。
最美的是月光筛下的花影,花和月的香气交融,奇绝无比。
双溪的秋月洁白如洗,不知何时才能划着桂船出发。
客人明天要离去,暂且不要说那些繁琐的事情。

注释:

  • 霜天晓角:霜天的早晨,晓角指的是晨曦初露时的景象。
  • 倚花傍月:依靠在花旁,靠近月光。
  • 歌声彻:歌声响亮而清晰。
  • 月筛花影:月光如筛子一般洒下的花影。
  • 浸香奇绝:香气弥漫,独特而奇妙。
  • 双溪:指两条溪流,象征宁静的环境。
  • 桂棹:桂树制成的船桨,常用来形容月夜泛舟。
  • 明朝送客:明天送走客人。

典故解析:

  • 月影花影:在古代诗词中,月光和花影常被用来表达优雅和美好的情感。
  • 桂棹:桂树象征着高洁和雅致,常用于描绘清幽的水上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士行,号东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活动于江南地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秋天的晚上,诗人倚靠在花旁,感受着月光与花影的交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即将离去的客人的不舍。

诗歌鉴赏:

《霜天晓角·倚花傍月》是一首描绘秋夜美景的词作,透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词的开头“倚花傍月”便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花与月的相依相偎,既是自然景观的描写,也隐含着人际关系中的温情。接着,“花底歌声彻”则通过歌声的响亮传递出一种生动的气息,仿佛让读者感受到夜晚的活力与美好。

“最好月筛花影,花月浸香奇绝”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花影交错的美丽场景,诗人通过这种视觉与嗅觉的结合,表达出对秋夜美景的极致追求与赞美。最后两句则转向生活的现实,“客里明朝送客,多少事且休说”,在美好景色与离别的感伤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理解与哲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眼前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倚花傍月:诗人将自己置于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表达出一种惬意的状态。
  • 花底歌声彻:花丛下的歌声清晰可闻,体现出夜晚的生机。
  • 最好月筛花影:强调月光洒下的花影之美,提升了意境。
  • 花月浸香奇绝:香气弥漫,表达了对自然芳香的感受。
  • 双溪秋月洁:描绘了秋月的洁净,为整体的氛围增添了清新感。
  • 桂棹何时发: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一丝惆怅。
  • 客里明朝送客: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客人的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光比作筛子,形象地表现了光影的交错。
  • 拟人:将花、月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倚花傍月”、“双溪秋月”,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夜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朋友离去的依依不舍,体现了人际之间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 :象征宁静、思念与孤独。
  • :象征成熟与收获,同时也带有一丝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倚花傍月”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惬意
    C. 悲伤

  2. “双溪秋月洁”中的“洁”字主要形容什么?
    A. 水清澈
    B. 心灵纯净
    C. 空气清新

  3. 诗人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客人的什么情感?
    A. 祝福
    B. 不舍
    C. 忘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霜天晓角·倚花傍月》与《静夜思》都通过月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后者则着重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