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丁丞相》

时间: 2024-12-29 16:57:04

夷狄为阴中国阳,岂容羊犬更鸱张。

捷书一纸来从广,凯奏连旗至自扬。

尽瘁元臣食放箸,偷安老守寝凝香。

但怜此土非吾土,岁晚天寒忆故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夷狄为阴中国阳,岂容羊犬更鸱张。
捷书一纸来从广,凯奏连旗至自扬。
尽瘁元臣食放箸,偷安老守寝凝香。
但怜此土非吾土,岁晚天寒忆故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忧虑。诗中提到北方的夷狄(指外族侵扰)与中国的阳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外族的侵扰让人无法安心。在信件传来、凯旋的消息不断时,诗人却感到元宵臣子们只是忙于享乐,而对国家的忧患却置若罔闻。最终,诗人只能在寒冷的岁末,怀念自己的故乡。

注释

  1. 夷狄:指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常用来形容外族。
  2. 羊犬:比喻忠臣良将,羊代表温顺,犬代表忠诚。
  3. 捷书:指胜利的消息或奏折。
  4. 凯奏:指战胜后的奏乐或报告。
  5. 元臣:指大臣,元指重要的,臣指臣子。
  6. 放箸:表示放下筷子,意指不再用餐,形容专心工作。
  7. 凝香:形容安逸的生活,香气四溢。
  8. 岁晚天寒:指年末天气寒冷,意象中的孤独与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北方边疆动荡不安的时期,朝廷面临外族侵扰,诗人对此感到忧心忡忡。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故乡的思恋,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家国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手法,揭示了国家危机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起句“夷狄为阴中国阳”中,外族的侵扰如同阴影笼罩着华夏大地,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忧虑。接下来的“岂容羊犬更鸱张”则暗指一些官员在外敌入侵的危机时刻,仍然沉迷于享乐和权力,显示出对国家的漠视。

在“捷书一纸来从广,凯奏连旗至自扬”中,诗人以胜利的消息作为背景,揭示出这胜利并未带来真正的安宁,反而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尽瘁元臣食放箸”一句,诗人以“放箸”形象地表达了官员对国家的冷漠,强调了对国家责任的逃避。最后两句“但怜此土非吾土,岁晚天寒忆故乡”,通过对故乡的怀念,唤起了读者对士人家国情怀的共鸣,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夷狄为阴中国阳:外族的入侵如同阴霾笼罩着光明的中国,形成强烈反差。
  • 岂容羊犬更鸱张:在国家危机时刻,忠臣良将不能安闲享乐。
  • 捷书一纸来从广:从边疆传来的胜利消息,表面上看似辉煌。
  • 凯奏连旗至自扬:胜利的庆典和报告接连而来,显示出表面的繁荣。
  • 尽瘁元臣食放箸:大臣们应尽心竭力,却只顾享乐。
  • 偷安老守寝凝香:安于享乐的生活,似乎忘记了国家的危机。
  • 但怜此土非吾土:对这片土地的怜惜,但心中明白这不是自己的故乡。
  • 岁晚天寒忆故乡:年末的寒冷天气里,更加思念故乡,感受到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夷狄与中国的对比,突出国家危机。
  • 比喻:将外族侵扰比喻为阴影,生动形象。
  • 排比:在描写官员生活的安逸时,使用排比加重语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深切的家国情怀,表达了对外族侵扰的不满和对安逸生活的警惕,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夷狄:象征外族侵扰,暗示国家的动荡。
  • 羊犬:象征忠臣良将,表现士人的责任感。
  • 捷书:象征胜利,暗示表面的光鲜与内心的忧虑。
  • 故乡:象征宁静与安逸,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夷狄为阴”的意思是: A. 外族的侵扰
    B. 自然灾害
    C. 内部叛乱

  2. “尽瘁元臣食放箸”中的“放箸”指的是: A. 不吃饭
    B. 忙于政务
    C. 享乐安逸

  3.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冷漠
    B. 思念
    C. 不满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 《月夜忆舍弟》:通过对兄弟的思念,展现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这种比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