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五 再用前韵》
时间: 2024-12-29 16:34: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宇正高爽,更蹑最高楼。长风为我驱驾,极目海山头。不用牛山孟浩,不用齐山杜牧,人景自堪酬。举酒酹空阔,汗漫与为游。捻黄花,怜白首,恨难收。颓龄使汝能制,何待更封留。眼底朱甍画栋,往往人非物是,蟋蟀自鸣秋。万里一搔首,无处著萧飕。
白话文翻译:
在高爽的天空下,我攀登到高楼之上。长风为我助力,目光远望,海山尽收眼底。不必依赖牛山的孟浩然,也不必仰慕齐山的杜牧,眼前的人与景就已经足够让我陶醉。举杯向天空洒酒,尽情游玩,无畏无惧。轻捻黄花,怜惜白头,心中却难以释怀。年华已逝,我又如何能自我克制,何必再留恋过往?眼前的朱红瓦房和精美的栋梁,往往人已不再,物也不复,秋虫依旧在鸣叫。万里之外,我轻轻一抚首,无处可寄托我的愁绪。
注释:
- 高爽:指天空清朗,气候宜人。
- 蹑:登上,攀登。
- 极目:远望,目光所及之处。
- 牛山孟浩:指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描写山水。
- 齐山杜牧:指唐代诗人杜牧,他的诗多描写风景和抒情。
- 酹空阔:向空中洒酒,表示对远方的思念。
- 捻:轻轻捏、抚摸。
- 颓龄:年纪渐长,指老龄。
- 朱甍画栋:形容房屋红色的瓦屋顶和精美的梁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潜,字君实,号逸庵,宋代诗人,擅长词作及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态度,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步入老年、感慨人生之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 其五 再用前韵》展现了吴潜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对自然美的追求。诗的开头以“天宇正高爽”引出高远的意境,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通过“长风为我驱驾”,诗人表达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与洒脱。
诗中“人景自堪酬”一句,说明诗人并不依赖于前人的名句,而是强调自身的感受与体验,体现了一种自信与独立的人生态度。接下来的“举酒酹空阔”,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与自然相融的情感,通过酒意表达对人生的畅怀与对过往的思考。
“捻黄花,怜白首”,这句诗则流露出对年华逝去的感慨,诗人用黄花象征青春的短暂与无常,白首则暗示着皱纹与老去。此后,诗人反思年华已逝,质问自己何必再留恋过往,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结尾处“万里一搔首,无处著萧飕”,更是道出一种无奈与孤独,尽管身处美好的自然之中,心中的愁绪却无处寄放。这种情感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辨性,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宇正高爽”:描绘高远、清爽的天空,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更蹑最高楼”:表示作者攀登高楼,象征对理想的追求。
- “长风为我驱驾”:意指大自然的力量伴随作者,增强了自由感。
- “极目海山头”:视野开阔,象征着心灵的开阔与豁达。
- “不用牛山孟浩,不用齐山杜牧”:强调自我体验的重要性。
- “人景自堪酬”: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诗人的生活态度。
- “举酒酹空阔”:借酒表达豪情,体现对生活的热爱。
- “捻黄花,怜白首”:对青春的追忆与对老年的感伤。
- “颓龄使汝能制”:反思生命的无常,感叹时间的流逝。
- “眼底朱甍画栋”:描绘美丽的建筑,暗示曾经的繁华。
- “往往人非物是,蟋蟀自鸣秋”:感叹人事已变,而自然依旧。
- “万里一搔首,无处著萧飕”: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牛山孟浩”与“齐山杜牧”,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 比喻:用“捻黄花”比喻对青春的怀念,增强感情的深度。
- 拟人:将蟋蟀描绘成夜晚的吟唱者,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个体的独立思考,同时赞美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真谛。
意象分析:
- 高楼:象征着追求理想与目标的决心。
- 黄花:象征青春的短暂与美好。
- 白首: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朱甍画栋:象征繁华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牛山”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孟浩然
- D. 白居易
-
“捻黄花,怜白首”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青春的怀念
- C. 对战争的反思
- D. 对家庭的思念
-
诗的最后一句“无处著萧飕”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安宁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吴潜与孟浩然的作品都强调了自然的美与人生态度,但吴潜更注重个体感受,孟浩然则更多地描绘自然景色。
- 在情感表达上,吴潜的诗更为细腻和内省,而李白的诗较为豪放和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