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蛩响渐依阶砌下,萤光乱出草莱间。炎蒸散尽人轻健,从此篮舆数往还。
白话文翻译:
虫声渐渐地在台阶下响起,萤火虫的光点在草丛中闪烁。炎热的夏日消散,人们轻松而健康,从此我乘着小舟频繁往返于湖上。
注释:
- 蛩:指蟋蟀,一种常在夜间鸣叫的昆虫,象征秋天的到来。
- 依阶砌下:依附于阶梯的下面,描述声音的来源。
- 萤光:萤火虫的光芒,形容夜晚的美丽景象。
- 草莱:指草地和野外的草丛。
- 炎蒸:炎热的气候,形容夏天的燥热。
- 篮舆:指小舟,诗中用来形容诗人乘舟游湖的方式。
- 往还:形容往来,指诗人频繁地在湖上游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维,字君平,号懋庵,南宋时期诗人。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晚秋时节的湖边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头的“蛩响渐依阶砌下”,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的敏锐感知。蟋蟀的鸣叫声为夜晚增添了几分生动的气息,象征着季节的变换。接着,诗人通过“萤光乱出草莱间”描绘了萤火虫在草丛间闪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迷人的夜晚氛围。
随着“炎蒸散尽人轻健”的描写,诗人将注意力转向人们的状态,表达了在炎热消散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轻松与自在。最后一句“从此篮舆数往还”则表现出诗人对湖水的向往与依恋,暗示他将常常在此游玩,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浸透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心灵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简单、闲适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人生哲学:在纷繁的世事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与归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蛩响渐依阶砌下:描绘夜晚的宁静,虫鸣声作为背景,增添了氛围。
- 萤光乱出草莱间: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形成了生动的画面,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炎蒸散尽人轻健:夏天的炎热结束,人们感到轻松,暗示了自然给人带来的舒适感。
- 从此篮舆数往还:表达了诗人对游湖生活的向往与乐趣。
修辞手法:
- 拟人:虫鸣声似乎依附于台阶,给人以生动的印象。
- 对仗:前后句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虫鸣、萤火虫、湖水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夜晚的湖边景象,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蛩: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继续。
- 萤光:代表夜晚的温柔与自然的美丽。
- 篮舆: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蛩响”指的是什么?
- A. 风声
- B. 虫鸣
- C. 水声
-
“萤光乱出草莱间”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 A. 白天的阳光
- B. 夜晚的萤火虫
- C. 秋天的落叶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 A. 忧愁
- B. 轻松自在
- C. 忙碌奔波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韩维的《晚过湖上登城楼泛小舟归 其一》与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往来,后者则通过孤独的山水描绘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