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阁
韩维 〔宋代〕
约略横云岛,栏干瞰玉渊。
雨汀翘睡鹭,风树咽嘶蝉。
绿发莓苔地,红衣菡萏天。
夜深三弄笛,月在钓鱼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水阁的自然美景:远望横亘的云岛,站在栏杆上俯瞰清澈的玉渊。雨后,水边的白鹭优雅地栖息,树间的蝉鸣在风中轻轻回荡。地上绿色的苔藓与红色的荷花交相辉映。夜深人静时,悠扬的笛声在空中回荡,月光映照着钓鱼的铅坠。
注释:
- 约略:大致、稍微的意思。
- 横云岛:云彩横亘的岛屿,指自然景观。
- 栏干:栏杆,通常设置在水边或高处以供人观景。
- 雨汀:雨后的水边,表明环境的清新与宁静。
- 翘睡鹭:优雅地休息的白鹭,形象生动。
- 咽嘶蝉:蝉鸣的声音被风传送,形象生动。
- 绿发莓苔:青草和苔藓,生机盎然。
- 红衣菡萏:红色的荷花,象征美丽与清新。
- 夜深三弄笛:夜晚悠扬的笛声,传达出宁静的气氛。
- 钓鱼铅:钓鱼用的铅坠,暗示渔人的宁静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韩维的诗风简练、清新,常常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水阁》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夏日傍晚,诗人或许是在一处水边的阁楼上,欣赏周围的美景,受到自然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诗歌鉴赏:
《水阁》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韩维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会。诗中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水边世界。开头的“约略横云岛,栏干瞰玉渊”描绘了诗人站在栏杆边,遥望远方的自然美景,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而“雨汀翘睡鹭,风树咽嘶蝉”则通过生动的画面,传达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白鹭的安静与蝉鸣的清脆构成了诗中的生动音景。
接下来的“绿发莓苔地,红衣菡萏天”,通过颜色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苔藓和荷花的搭配让人感受到春夏交替的生机。最后的“夜深三弄笛,月在钓鱼铅”则将诗歌推向高潮,夜深人静,笛声悠扬,月光下的钓鱼人仿佛在与自然对话,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约略横云岛:描述远方的云岛,给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感觉。
- 栏干瞰玉渊:栏杆边俯瞰清澈的水面,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眷恋。
- 雨汀翘睡鹭:水边的白鹭栖息,表现出自然的宁静。
- 风树咽嘶蝉:风中传来的蝉鸣,生动展现了夏日的气息。
- 绿发莓苔地:绿色苔藓和鲜花的描写,营造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 红衣菡萏天:红色的荷花,象征着美丽和芬芳。
- 夜深三弄笛:夜晚的笛声,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月在钓鱼铅:月光下的渔人,展现了宁静的生活场景。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雨汀”、“月在钓鱼铅”来形象化场景。
- 拟人:将“树”的声音比作“咽嘶”,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绿发莓苔地,红衣菡萏天”,形成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水阁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传达出一种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岛:象征神秘与宁静。
- 玉渊:象征清澈与纯净。
- 白鹭:象征优雅与宁静。
- 蝉鸣:象征夏日的生机。
- 苔藓: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繁盛。
- 荷花:象征美丽与纯洁。
- 笛声: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 月光:象征清幽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雨汀”指的是: A. 雨后的水边
B. 雨中的树木
C. 雨时的云彩
D. 雨落的湖面 -
“红衣菡萏”中的“菡萏”指的是: A. 荷花
B. 玫瑰
C. 芍药
D. 菊花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城市的描写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山中杂诗》 - 王维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水阁》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静夜思》更关注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水阁》则通过景象描绘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山中杂诗》中的山水景象与《水阁》相似,但前者更强调孤独的思考,而后者则表现出宁静的生活情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