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周著作江山县溪亭》
时间: 2025-01-04 09:43: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周著作江山县溪亭
作者: 韩维 〔宋代〕
结亭遐僻古江山,
胜绝终为好事传。
溪泛夜声来枕上,
峰回午影过樽前。
禽鱼旧识应相乐,
花木亲栽益自怜。
我抱沧洲未归恨,
羡君生计有林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僻的古老江山中的亭子,尽管地理位置偏僻,却因其美丽而传为佳话。夜晚溪水的声响伴着我的梦,午后的山影映照在酒樽前。与我久识的鸟鱼在这里应该会感到快乐,而亲自栽种的花木也让我倍感珍惜。可我心中仍有对沧洲的归属之恨,羡慕你能过上在林泉间生活的自在日子。
注释:
- 结亭:建立的亭子,通常是为了观景或休息。
- 遐僻:偏远、幽静的地方。
- 胜绝:美丽绝伦,形容景色极为动人。
- 溪泛夜声:溪水流淌的声音在夜里回荡。
- 峰回午影:山峰的影子在午后时分变幻。
- 禽鱼旧识:曾经相识的鸟和鱼,寓意自然的亲近。
- 沧洲:指远离尘世的地方,常用来形容隐居生活。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密切相关。诗中提到的“林泉”常用来象征自然的清幽与人生态度的闲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维,宋代诗人,字宪之,生于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韩维隐居于江山县时期,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闲适,寄情于山水之间,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生活状态的羡慕。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优雅的风格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水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及对友人生活的羡慕。开篇的“结亭”与“古江山”设定了一个偏远而优美的环境,随即引入对景色的细腻描绘。夜晚溪水的声音和午后山影的交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抒发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尤其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对友人生活的羡慕与自己未归的惋惜。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整首诗在用词上精炼而富有意境,展现了韩维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使人读后倍感清新,仿佛置身于那片静谧的山水之中。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结亭遐僻古江山”:建立的亭子位于偏远的古老江山之中,设定了一个幽静的环境。
- “胜绝终为好事传”:这片美丽的风景总会被后人传颂。
- “溪泛夜声来枕上”:夜晚溪水的声音在耳边回响,伴我入眠。
- “峰回午影过樽前”:午后的山影摇曳在酒樽前,增添了悠闲的气氛。
- “禽鱼旧识应相乐”:与我相识的鸟鱼在这里应该感到快乐。
- “花木亲栽益自怜”:亲手栽种的花木更加让人心生怜惜。
- “我抱沧洲未归恨”:我心中对远离尘世的沧洲仍有未归的遗憾。
- “羡君生计有林泉”:羡慕你在林泉间的悠然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流露出对自然和友人生活的羡慕,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惋惜。
意象分析:
- 亭:象征着静谧与思考的空间。
- 溪水:代表自然的声音和生命的流动。
- 山峰:象征着永恒与高远的理想。
- 禽鱼:表达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花木:象征着亲情与对生活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维所描绘的亭子位于何种环境中? A. 繁华都市
B. 偏远古江山
C. 沙漠
D. 海边 -
诗中提到“羡君生计有林泉”,君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友人
C. 自然
D. 动物 -
“溪泛夜声”中的“泛”字意为: A. 流动
B. 漂浮
C. 声音
D. 繁多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表现隐逸生活的诗作。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孤独的感受。
诗词对比:
- 韩维与王维的作品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境界的哲理,而韩维则更强调人对自然的情感寄托。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全传》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