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晏殊《和宋子京召还学士院》
暮召三山峻,晨趋一节回。
乍维青雀舫,还直右银台。
陟降丹涂密,论思武帐开。
欲谈当世务,元藉轶群才。
白话文翻译:
暮色时分被召回三山之地,晨起时又前往一段距离。
忽然看见青雀船在水面掠过,随后又直驶向右边的银台。
在丹色的地面上升降,讨论着军事帐幕的事宜。
想要谈论当世的政务,主要依靠那些出众的人才。
注释:
- 暮召:指傍晚时分被召唤。
- 三山:指三座高山,常用以比喻隐逸之处或高官的居所。
- 青雀舫:青色的船只,象征着高雅和美好。
- 银台:指高大的建筑,寓意权力和地位。
- 丹涂:古代指红色的地面或地板,象征着庄重。
- 武帐:军事帐篷,指军事事务。
- 元藉:主要依靠,意为依赖或依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晏殊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字敦复,号少陵,曾任多种官职,尤其以其词作著称,风格婉约,常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理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晏殊在被召回学士院时所作,展现了他对政治和社会事务的关心,同时表达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当世局势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晏殊的《和宋子京召还学士院》展示了他作为一位学士的责任感和对国家事务的关注。诗中通过描绘召回的场景,表现了从三山的隐逸生活到朝廷的喧嚣之间的转变,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与纠结。诗的开头,"暮召三山峻,晨趋一节回",用夕暮和晨光的对比,巧妙地展现了时间的流转,暗示着他在政务与隐逸之间的摇摆不定。
而"乍维青雀舫,还直右银台",则引入了更为具体的场景,青雀舫和银台都象征着高雅与权力,显示出诗人对于高位与权力的向往和敬畏。接下来的"陟降丹涂密,论思武帐开",则表现了他在政务中的细致入微,以及对当世军事和政治形势的深刻思考。
最后一句"欲谈当世务,元藉轶群才",表达了他对人才的渴求,强调了在处理国家事务时,依赖人才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期许,更是对未来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暮召三山峻:傍晚被召回三座高山,象征着高位和命令的严峻。
- 晨趋一节回:早晨走向另一段路程,表现出勤恳的态度。
- 乍维青雀舫:偶然看到青色的船只,象征着高雅的生活。
- 还直右银台:船只驶向高处的银色台阶,暗示着朝廷的权力和地位。
- 陟降丹涂密:在红色的地面上升降,表现出繁忙的政务。
- 论思武帐开:讨论着军事事务,表明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 欲谈当世务:想要谈论当今的政务,显示出对政治的参与意愿。
- 元藉轶群才:依靠出众的人才,强调人才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例如“暮召”与“晨趋”的时间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对比和诗句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 诗歌着重体现了对于政治的责任感、对人才的渴求与对当世局势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关心与期待。
意象分析:
- 三山:象征隐逸和高位。
- 青雀舫:代表优雅与高贵。
- 银台:象征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 丹涂:代表庄重的环境。
- 武帐:象征国家的军事事务。
- 群才:代表社会中的优秀人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雀舫”象征什么?
- A. 普通船只
- B. 高雅的船只
- C. 军事船只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内容?
- A. 个人情感
- B. 国家事务与人才
- C. 自然景色
-
“陟降丹涂密”中的“丹涂”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地面
- B. 白色的地面
- C. 绿色的地面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晏殊的《和宋子京召还学士院》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涉及到政治与个人情感,但晏殊更侧重于对人才的渴求与对国家事务的关注,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放与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晏殊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