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句
晏殊 〔宋代〕
巧缀雕琼绽色丝,三千宫面宿胭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美的画面:巧妙地将雕刻的玉石和色彩斑斓的丝绸结合在一起,仿佛呈现出三千宫女的妆容,犹如她们脸上的胭脂般鲜艳。
注释:
字词注释:
- 巧缀:巧妙地连接、装饰。
- 雕琼:指精美的玉石,常用于形容工艺品。
- 绽色丝:色彩鲜艳的丝绸。
- 三千宫面:指三千名宫女的面容。
- 宿胭脂:指她们面上的胭脂,形容色彩鲜艳,妆容精致。
典故解析: “宫女”在古代中国多指皇家后宫的女子,通常地位较低,但她们的妆容和装饰常常受到关注,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对女性的审美要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叔原,号晓峰,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他以清新婉约的词风著称,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时正值宋代,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宫廷生活奢华,女性的美丽和妆容受到重视。这首诗正是映射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
晏殊的《句》是一首极具视觉美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巧妙的比喻与生动的意象,将女性的妆容与珠玉丝绸的华美交织在一起,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开篇“巧缀雕琼绽色丝”,便让人联想到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雕琢出的玉石与鲜艳的丝绸仿佛在诉说着美丽的故事。接下来的“三千宫面宿胭脂”,更是将这种美丽推向高潮,形象地描绘出宫女们如花似玉的容颜。
晏殊在诗中描绘的并不仅是表面的华丽,而是深层次的对美的追求与渴望。他通过对二者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美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中女性命运的思考。尽管宫女们的妆容美丽,但她们的处境却是被束缚的,无法自由展现自我。
整首诗以其精致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晏殊作为词人的才华与对社会的细腻观察,使人读后不禁沉思,思考美与自由的真正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巧缀雕琼绽色丝:此句描绘了一种精巧的工艺品,强调了技术的精湛与美的结合。通过“绽”字,传达出一种鲜活的美感。
- 三千宫面宿胭脂:宫女的妆容以“宿”字呈现出一种持久和浓厚的色彩,暗示着她们在宫中长久的生活与美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性的妆容比作雕琼与色丝,突显其美丽。
- 对仗:前后两句工整对仗,增强了作品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女性妆容的描绘,展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传达出一种矛盾的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雕琼:象征着精致与高雅,表现出人们对美的追求。
- 色丝:代表着多彩的生活与丰富的情感。
- 宫面:体现出女性在宫廷中的地位和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巧缀”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精巧的连接
- B. 笨拙的装饰
- C. 普通的缝制
-
“三千宫面”指的是哪个群体?
- A. 王后
- B. 宫女
- C. 妇女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在表达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美的追求与女性命运的思考
-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晏殊《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展现了对女性美的细腻描绘,但李清照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晏殊则注重外在形象的华丽。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晏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