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翠光中宝焰繁,山楼高下鼓声喧。
两军伎女轻如鹘,百尺竿头电线翻。
白话文翻译:
在金色和翠绿的光辉中,华丽的宝焰炫目而繁盛;
高耸的山楼之上,鼓声阵阵,热闹喧嚣。
两军的艺妓轻巧地舞动,宛如飞鹰;
在百尺高的竿头,电线翻飞如舞。
注释:
- 金翠:指金色和翠绿色的光辉,形容节日的热闹与富丽。
- 宝焰:华丽的火焰,形容焰火的美丽。
- 山楼:指高楼,通常是节日期间的观赏地点。
- 伎女:歌舞表演的女子,古代多为妓女或艺伎。
- 鹘:一种猛禽,形容舞者轻盈飞舞的姿态。
- 电线:这里可能指的是高悬的彩灯或装饰,形容其灵动。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的是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庆祝。诗中提到的“金翠光”与“鼓声”,展现了节日的欢快气氛,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少岳,宋代著名词人和政治家,擅长词作,其作品多表现婉约细腻的风格,情感真挚,尤其以《蝶恋花》而闻名。
创作背景:
《上元》写于元宵节期间,表现了节日的热烈与欢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生活情态。
诗歌鉴赏:
《上元》不仅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开头两句“金翠光中宝焰繁,山楼高下鼓声喧”就将读者带入一个光彩夺目、喧闹嘈杂的节日氛围中,金色与翠绿的光辉交织,与华丽的焰火相映成趣,使人感受到节日的辉煌。接下来的描写则更为生动,通过“伎女轻如鹘”的比喻,表现出艺妓们轻盈的舞姿,仿佛空中飞翔的猛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最后一句“百尺竿头电线翻”则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展示了节日气氛的热烈与欢快。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成功地传达了节日的欢愉,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翠光中宝焰繁:这一句通过“金翠光”来营造节日的辉煌气氛,“宝焰繁”强调了焰火的华丽与繁盛。
- 山楼高下鼓声喧:描绘了高楼上与楼下热闹的场面,鼓声此起彼伏,增强了节日的氛围。
- 两军伎女轻如鹘:将艺妓的舞姿比作轻盈的猛禽,展示了她们的灵动与优雅。
- 百尺竿头电线翻:显现出高悬的彩灯或装饰,形象生动,给人以节日的欢愉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艺妓比作“鹘”,形象生动,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金翠光中”与“山楼高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热闹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节日的赞美,展现了人们在节日中欢庆的喜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翠光:象征节日的辉煌与富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宝焰:焰火的美丽,代表着热闹与欢庆。
- 伎女:象征着节日的娱乐与欢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元宵节
- D. 春节
-
诗中“伎女轻如鹘”中的“鹘”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一种猛禽
- C. 一种花
- D. 一种乐器
-
诗中描述的“山楼高下鼓声喧”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寂静
- B. 热闹
- C. 悲伤
- D. 冷漠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青玉案·元夕》与《上元》同样描绘了元宵节的场景,但辛弃疾的作品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与个体的思考,体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