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製上元
作者: 晏殊 〔宋代〕
风掖千门迥,金缸四照然。
市圜通夜阙,歌肆与云连。
叠鼓迷清漏,游车际晓天。
泛膏仍洁祀,蚕麦伫登年。
白话文翻译:
在这灯火辉煌的上元佳节,千家万户的门扇都在微风中轻轻开启,四处闪耀着金色的光辉。市集热闹非凡,夜阙的歌声与云彩交相辉映。叠鼓声在清漏中回响,游车在晨曦中穿行。祭祀的油膏依然洁净,蚕与麦也正待丰收。
注释:
- 掖(yè):指门的侧面或门口。
- 缸:指盛酒的器皿,文中形容光辉灿烂。
- 市圜:指市场,圜为圆形,代表热闹的场面。
- 清漏:指清晨的时间,漏表示时间的流逝。
- 泛膏:指祭祀用的油膏,象征着富饶与洁净。
- 蚕麦:指养蚕和种麦,象征着丰收与生机。
典故解析:
“上元”指的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古代的元宵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幸福。诗中描绘的热闹场面,体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幼明,号阮亭,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他以词作见长,风格婉约清丽,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一。其作品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奉和圣製上元》写于元宵佳节,诗人借助节日的热闹气氛,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丰收的期待。此诗既体现了节日的欢快,又流露出对未来的期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
诗歌鉴赏:
《奉和圣製上元》是一首描绘元宵节景象的诗作,展现了节日的繁华与热闹。首句“风掖千门迥”,通过描绘轻风拂动的千家门扇,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节日场景,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接下来的“金缸四照然”则通过金色的光辉,进一步增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中间两句“市圜通夜阙,歌肆与云连”,展示了市场的繁华与歌声的悠扬,突显了人们在节日中欢聚一堂的快乐与热闹。而“叠鼓迷清漏,游车际晓天”则通过叠鼓声与游车的意象,描绘了清晨时分,节日活动的继续,象征着生活的持续与希望。
最后两句“泛膏仍洁祀,蚕麦伫登年”以祭祀与丰收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祝愿,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整首诗流畅而富有韵律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掖千门迥:描绘了春风轻拂,千家万户的门扇在风中轻轻开启,象征着节日的到来。
- 金缸四照然:金色的光辉照亮四周,表现出节日的繁华与热闹。
- 市圜通夜阙:市场的喧闹与夜晚的阙门相通,展现出人们在节日中欢聚的场景。
- 歌肆与云连:歌声与云彩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示了节日的欢乐。
- 叠鼓迷清漏:叠鼓声在清晨的时间中回荡,描绘出晨曦中的节日氛围。
- 游车际晓天:游车在晨光中穿行,代表着人们的欢愉与期待。
- 泛膏仍洁祀:祭祀的油膏依然保持洁净,象征着对神灵的敬重与对丰收的祈愿。
- 蚕麦伫登年:蚕与麦的生长象征着丰收,预示着来年的好时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句子如“风掖千门迥,金缸四照然”均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金缸的光辉比喻节日的繁华,形象生动。
- 意象:通过“游车”、“叠鼓”等意象传达出节日的热闹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描绘了元宵节的欢快与繁华,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渗透着节日的喜庆,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着轻松与自由,带来了节日的气息。
- 金缸:代表着富饶与繁荣,体现了节日的奢华。
- 市圜:象征着人们的欢聚与热闹。
- 游车:代表着生活的流动与希望。
- 泛膏:象征着对神灵的敬重与美好的祈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清明节
D. 春节 -
填空题:诗中“风掖千门迥”中的“掖”指的是_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蚕麦”象征着丰收。 (对/错)
答案:
- B
- 门的侧面或门口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正月十五夜》 - 苏轼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与《奉和圣製上元》均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前者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后者则着重于节日的热闹。
- 《正月十五夜》与本诗相似,均描绘了元宵节的喜庆气氛,但风格上《正月十五夜》更为婉约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晏殊词集》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