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赋雁湖诗蒙友社诸文继声不一辄复自和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9:55: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来日日理荒馀,剩引涟漪一派俱。
试把渔竿临断岸,从教画手貌成图。
啼春不到莺无友,警夜谁知雁有奴。
出处须将时运看,莫分廊庙与江湖。
白话文翻译:
闲来无事,每天整理那荒凉的余暇,
不由自主地引起一片涟漪。
试着把渔竿靠在断岸边,
让画家的手笔在纸上呈现出美丽的图画。
春天的莺啼叫声还未到来,花鸟无伴,
在寂静的夜里,谁又知道雁群的悲鸣。
要看出处,必须结合时运,
不要把廊庙(官场)与江湖(民间)分开。
注释:
- 荒馀:指闲暇之余,形容无所事事的状态。
- 涟漪:水面上轻微的波动,象征心情的波动。
- 渔竿:钓鱼的工具,这里引申为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
- 画手:指画家或擅长绘画的人。
- 莺无友:春天的莺鸟没有朋友,象征孤独。
- 雁有奴:雁群中有个奴仆,暗示孤独的悲鸣和无奈。
- 廊庙与江湖:廊庙指官场,江湖指民间,暗示社会的两种不同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壁,宋代诗人,字子华,少有才名,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他的诗作常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壁闲暇时,灵感来源于他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壁的这首诗以悠闲的笔调描绘了一个人独自思索的情境。诗中通过“闲来日日理荒馀”勾勒出一种空灵的生活状态,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内心的孤独。接着提到的“渔竿临断岸”,这种悠然自得的情景令人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然而在这和谐之中又潜藏着对友谊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啼春不到莺无友”则进一步揭示了孤独的主题,莺鸟的啼鸣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但此时却显得无比孤单。同时,“警夜谁知雁有奴”一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悲伤。最后的“出处须将时运看,莫分廊庙与江湖”,则是对人生哲学的总结,提醒人们要关注时势的变化,不应将官场与民间的生活对立。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和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闲来日日理荒馀:描写闲暇时的状态,表明一种无所事事的情景。
- 剩引涟漪一派俱:暗示内心情感的波动,生活的宁静中掺杂着思考的涟漪。
- 试把渔竿临断岸:渔竿象征着生活的闲适,暗示诗人的心境。
- 从教画手貌成图: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将内心的感受通过艺术表达出来。
- 啼春不到莺无友:象征孤独与寂寞,春天的来临却没有伴侣。
- 警夜谁知雁有奴:突出孤独感,雁群中的悲鸣无人理解。
- 出处须将时运看:强调人生应当关注时势。
- 莫分廊庙与江湖:告诫人们不要将官场与民间生活对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渔竿”比作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拟人:莺鸟、雁群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传递。
- 对仗:如“廊庙与江湖”,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对孤独的感悟,以及对时局变化的关注,揭示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涟漪:象征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流动。
- 渔竿:象征闲适的生活方式与对自然的向往。
- 莺:春天的象征,同时也隐喻孤独。
- 雁:象征孤独与无奈,表达对友谊的渴望。
- 廊庙与江湖:象征社会的两种生活态度,强调现实与理想的碰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渔竿”象征什么? A. 追求理想
B. 生活的闲适
C. 孤独
D. 友情 -
诗中“啼春不到莺无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希望
D. 愤怒 -
“廊庙与江湖”指的是什么? A. 官场与民间生活
B. 自然与城市
C. 诗人与友人的关系
D. 过去与未来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李壁的这首诗,前者豪放激昂,后者则显得沉静内敛,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壁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