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人此地著危栏,城郭江山表里看。
时节不知春已半,天围稍觉目前宽。
白话文翻译:
这是谁在这里架设了高高的栏杆?从这里可以看到城郭和江山的内外。时光飞逝,我竟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抬头望去,天边似乎感觉变得宽阔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著(zhù):设置、架设。
- 危栏:高高的栏杆。
- 城郭:城墙及周边地区,指城市的疆域。
- 表里:外面与里面,这里指内外的景色。
- 时节:季节、时光。
- 春已半: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
- 天围:天空的边界,天边。
- 稍觉:稍微感觉到。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显著的历史典故,但“城郭江山”常用以指代国家的壮丽景色,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青云亭 其一》创作于宋代,时代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景色的珍惜。
诗歌鉴赏:
《青云亭 其一》以其简练的语言、清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时光的敏锐感知。诗的开头以一个疑问句引入,给人以悬念,谁在这高高的栏杆旁?这不仅是一个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栏杆的设置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距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从这一点出发,诗人将视野扩展到城市与山川,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诗人感慨时光的流逝,春天已然过半,令人感到惋惜。此处的“时节不知”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也隐含了诗人对生活节奏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最后一句“天围稍觉目前宽”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尽管时光飞逝,但天空的广阔象征着希望与自由,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蕴含着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人此地著危栏:疑问句,设置悬念,表示对景物的观察,暗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 城郭江山表里看:通过“城郭江山”描绘广阔的视野,表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时节不知春已半:反映了时光流逝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
- 天围稍觉目前宽:结尾展望未来,传达希望,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栏杆象征人与自然的距离。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如“表里”与“春已半”,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春天赋予“已半”的状态,强调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观察,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栏:象征人类对自然的探索与观察。
- 城郭:代表文明与人类社会的成就。
- 江山:象征祖国的壮丽与历史。
- 春:代表生命的轮回与时间的流逝。
- 天:象征希望与未来的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危栏”是指什么?
A. 高高的栏杆
B. 低矮的围栏
C. 隔离的墙
D. 木栅栏 -
诗人感慨“春已半”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悦
B. 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C. 对夏天的期待
D. 对生活的无奈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历史的反思
C. 对人类社会的批判
D. 对生命与时光的思考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自然景色与内心感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描绘自然壮丽,而李壁的《青云亭》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时间的流逝。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有对景色的描绘,但更侧重于历史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