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日天诛正始馀,
百年曹马两丘墟。
景王似见铜驼祸,
究极根源杀太初。
白话文翻译:
在某一天,天命正要惩罚正始的余孽,
经过百年,曹操和马氏的家族已成荒丘。
景王仿佛看到了铜驼的祸患,
最终的根源是杀害了太初(指刘邦)。
注释:
- 天诛:天命的惩罚。
- 正始:指魏明帝曹睿的年号(公元229-239年),这里指当时的政治环境。
- 曹马:指曹氏和马氏家族,代表了魏国的权力。
- 丘墟:荒废的坟墓,象征权力的衰败。
- 景王:指汉景帝刘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
- 铜驼:铜驼是指铜驼之祸,是个历史典故,象征着灾难。
- 太初:指汉高祖刘邦的年号,意指开创的元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公弼,号东溪,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咏史,风格独特,关注历史的沉浮与人性的复杂。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之际,诗人借古鉴今,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对权力斗争与历史教训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咏史》是一首富有历史感的诗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陈普展现了对权力更迭和历史轮回的深刻思考。首句“一日天诛正始馀”中,诗人以“天诛”来指代历史的惩罚,暗示历史必有公正的裁决。这里的“正始”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权力游戏的一部分,说明历史并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改变。
接下来的“百年曹马两丘墟”,则是对曹操与马氏权力兴衰的感慨。通过“丘墟”这个意象,诗人暗示了曾经的辉煌已化为废墟,权力的短暂与虚幻在此得到了深刻的反思。在这一过程中,历史的教训显得愈加明显。
“景王似见铜驼祸”一句,景王刘启似乎看到了历史的悲剧,而“究极根源杀太初”则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过去。诗人通过“太初”这一历史节点,揭示了历史的因果关系,暗示了权力的滥用和暴政的后果。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冷静分析,也有对人性和权力的深刻洞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日天诛正始馀”:强调天命的惩罚,正始时期的余孽仍在。
- “百年曹马两丘墟”:百年之后,曹氏与马氏的权力已成荒丘,预示着权力的无常。
- “景王似见铜驼祸”:景王似乎看到了铜驼之祸,暗示历史的重演与警示。
- “究极根源杀太初”:一切的根源最终都指向了太初的暴政,揭示了历史的因果关系。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形成对仗,如“天诛”与“丘墟”,“景王”与“铜驼”。
- 象征:铜驼象征历史的灾难,丘墟象征权力的衰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历史的轮回与权力的短暂,警示人们对历史应有的敬畏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诛:象征天命的公正。
- 丘墟:象征权力的衰败与无常。
- 铜驼:象征历史的灾难与教训。
- 太初:象征历史的开端与暴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天诛”在诗中指什么? A. 天气变化
B. 天命的惩罚
C. 自然灾害
D. 神灵的显现 -
“丘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未来
B. 权力的衰败
C. 风景名胜
D. 人民的幸福 -
诗中提到的“铜驼”指代哪个历史事件? A. 汉武帝的辉煌
B. 刘邦的开国之战
C. 铜驼之祸
D. 曹操的统一
答案: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咏史》在主题上均涉及历史和时间的流逝,但《春江花月夜》更多展现的是自然之美与人情,而《咏史》则深刻探讨了权力的兴衰与历史的教训。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历史的教训:从古至今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