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学专复性习为功,千五百年初发蒙。
悦乐已深加不愠,此身与道始流通。
白话文翻译:
学习专注于恢复本性和习得的功夫,经过了千五百年才开始启蒙。
愉悦已经深入,不再生气,这个身体与道理开始流通。
注释:
- 学专:学习专注,指学习的专心和深入。
- 复性:恢复本性,回归自然的本质。
- 习为功:通过习惯和实践来获得成就。
- 千五百年:指的是从孔子时代到宋代的历史时期,强调时间的悠久。
- 发蒙:启蒙,指开始学习和明白道理。
- 悦乐:愉快和快乐,指内心的满足。
- 不愠:不生气,指心境的平和。
- 此身与道:指身体与道理的结合。
- 流通:交流和融通,指身体与道理之间的和谐。
典故解析:
“千五百年”指的是儒家思想自孔子以来的传承与发展,强调了学习与修身的重要性。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历经五百年传承至宋代,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儒家文化为背景,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陈普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儒家思想复兴之际,诗人通过回顾历史,表达对学习和修身的重视,反映了社会上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句“学专复性习为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恢复本性与修习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自我的修炼。接下来的“千五百年初发蒙”句子,包含了对历史的回顾,强调了儒家思想的深厚根基。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悦乐已深加不愠”描绘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通过学习与实践获得的心灵满足,最后一句“此身与道始流通”则展现了身体与道理的统一,达到了修身与道德的完美结合。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学习和道德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学专复性习为功:强调学习的专注和恢复本性的过程,是成就的基础。
- 千五百年初发蒙:历史的积淀与启蒙之间的关系,表明学习是一个漫长而逐渐深入的过程。
- 悦乐已深加不愠:通过学习获得的内心愉悦与平和,表现出一种理想的心态。
- 此身与道始流通:强调身体与道理的结合,体现了修身与道德的统一。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学专复性”与“习为功”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学习比作恢复本性,体现了学习的深刻内涵。
- 排比:多次使用“与”“而”等连接词,使诗句流畅,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修身的必要性,通过学习和实践,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并与道理相结合,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学:代表知识与智慧。
- 性:指本性,强调人与生俱来的善良与纯真。
- 道:道理,象征着真理与人生哲学。
- 悦乐:情感的满足与内心的平和。
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人性与道德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千五百年”指的是哪个历史阶段? A. 从孔子到宋代
B. 从唐代到明代
C. 从春秋到战国 -
“悦乐已深加不愠”表达了怎样的心境? A. 愤怒
B. 平和
C. 忧愁 -
诗中强调的学习是什么性质的? A. 轻松
B. 专注
C. 随意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大学》:同样探讨修身与学习的重要性。
- 《中庸》:强调中正之道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对比《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与本诗中的学习理念,两者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本诗更注重内心的修养与和谐。
参考资料:
-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集。
- 《宋诗鉴赏辞典》:对宋代诗歌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