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三》

时间: 2025-01-17 08:45:58

暮投古店宿,夜闻狐狸嗥,仆夫告行迈,起视月尚高,清霜来何许,不觉满我袍,逆舍良非时,求前兹已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三》
作者: 晁补之

暮投古店宿,
夜闻狐狸嗥。
仆夫告行迈,
起视月尚高。
清霜来何许,
不觉满我袍。
逆舍良非时,
求前兹已劳。

白话文翻译

傍晚我投宿在古老的店铺,
夜里听见了狐狸的啼叫。
仆人告诉我该启程了,
我起身查看,月亮依然高挂。
清冷的霜降落到哪里去了,
不知不觉已沾满了我的袍子。
回程的宿舍此时并不合适,
我已经为此耗费了不少力气。

注释

  • :傍晚,黄昏。
  • 古店:旧时的旅馆,古老的客栈。
  • 狐狸嗥:狐狸的叫声,通常与孤独和神秘相联系。
  • 仆夫:随身侍候的仆人,这里指告知行程的人。
  • 月尚高:月亮还高高挂在空中,表示时间尚早。
  • 清霜:清晨降临的霜,象征寒冷。
  • 逆舍:返回的住所,指原本的住处。
  • 已劳:已经辛苦了,表达对旅途的疲惫感。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狐狸嗥”,可以引申为孤独和惆怅的象征,狐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狡猾和神秘的动物。古店则让人联想到漂泊的生活,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自身经历,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0年-1125年),字承命,号志道,北宋诗人。其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反映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晁补之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展现其对大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正值北宋末期,社会动荡,诗人内心的彷徨与对生活的思考在诗中得以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的夜晚独宿场景,借助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展现出一种孤独和思索的情境。从“暮投古店宿”到“夜闻狐狸嗥”,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而又略显神秘的夜晚。在这个夜晚,月光依然高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变。诗人对霜的感触,增添了旅途的寒冷与艰辛,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与反思。

诗的最后两句“逆舍良非时,求前兹已劳”则流露出对归宿的渴望与对旅途疲惫的感慨,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思索。这种情感的渗透,使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一种内心的独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暮投古店宿:傍晚时分,投宿在一家古老的客栈,暗示了诗人的孤独旅程。
  2. 夜闻狐狸嗥:夜晚听到狐狸的叫声,营造出一种神秘和孤寂的氛围。
  3. 仆夫告行迈:仆人来告知即将启程,暗示着旅途的继续,生活的奔波。
  4. 起视月尚高:起身查看月亮,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5. 清霜来何许:清霜从何而来,暗示着时节的变迁和生命的流转。
  6. 不觉满我袍:不知不觉中,霜已沾满衣袍,象征着生活中的困扰与无奈。
  7. 逆舍良非时:返回的住所并非适合此时,表达出归属感的缺失。
  8. 求前兹已劳:前行的求索已经十分疲惫,流露出对归属的渴望与疲惫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狐狸的叫声比喻孤独,暗示旅途中的惆怅。
  • 拟人:清霜象征自然的变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自然的变化与自身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归宿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流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店:象征着漂泊与过往的历史。
  • 狐狸:代表孤独和神秘,传达一种惆怅的情感。
  • 月亮:象征时间的流逝,带有思考和希望的意味。
  • 清霜:代表寒冷,暗示生命的艰辛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古店”指的是什么? A. 新开的旅馆
    B. 旧时的客栈
    C. 酒店

  2. 诗中的“狐狸嗥”象征什么? A. 欢乐
    B. 孤独
    C. 安宁

  3. 诗人对清霜的感受是? A. 愉悦
    B. 无感
    C. 寒冷与惆怅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描绘夜晚独自漂泊的情感。
  • 《静夜思》: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晁补之的《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三》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孤独与归属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旅途的艰辛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而后者则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诗词鉴赏的技巧与方法。
  • 《晁补之专集》:关于晁补之生平与作品的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