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鸟蒙恩岂有知,车书混一是昌期。
知君不化伊川祭,右倚门墙恐见麾。
白话文翻译:
两只鸟儿沐浴恩泽,岂会有所知晓?
车马书信交错繁忙,正是昌平的期望。
我知你不再如伊川的祭祀,
倚靠在门边,恐怕会见到你的召唤。
注释:
- 蒙恩:受到恩惠、恩泽。
- 车书混一:指车马与书信交织、繁忙的情景。
- 昌期:指繁荣的时期。
- 伊川祭:指古代的祭祀活动,伊川有祭祀的意义。
- 右倚门墙:意指倚靠在门边,可能表示等待或思念。
典故解析:
- 伊川:指古代著名的祭祀地,可能象征着某种传统或仪式。
- 昌期:代表着盛世或繁荣的时光,常用来描述理想的社会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叔明,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其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作者通过对鸟儿的描写,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注与思考,反映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出诗人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开头的“两鸟蒙恩”暗示了在恩泽之下,生命的无知与渺小。诗人以此引出对现实的思考,尤其是车马与书信的交错,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繁忙的生活。接下来的“知君不化伊川祭”,则暗示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失落。最后一句“右倚门墙恐见麾”表现出一种期待与惆怅,仿佛在等待某种召唤,却又害怕无法应对。整首诗以鸟为引,借景抒情,表现出作者对繁华与沉寂、希望与失落的深刻感受,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二鸟蒙恩岂有知”:描绘了鸟儿享受恩泽,却不知其所处的境地。
- “车书混一是昌期”:描写繁忙的生活,象征着社会的繁荣与人际的交往。
- “知君不化伊川祭”:表达对过去的怀念,指向传统的祭祀仪式。
- “右倚门墙恐见麾”:表现出一种等待的心态,似乎在期待某种召唤。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鸟的形象来比喻人们在社会中遭遇的无知与无能为力。
- 对仗:全诗用词工整,具有对仗的美感,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鸟儿的描写,反映出对生命无知的感慨,同时通过繁忙的生活与传统祭祀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鸟:象征着自由与无知,代表着诗人对生命状态的反思。
- 车书:象征着交往与繁忙的生活,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复杂。
- 门墙:象征着分隔与期待,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惆怅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两鸟蒙恩”是指什么? A. 享受恩泽的鸟
B. 受到讽刺的鸟
C. 一对情侣
D. 不知名的动物 -
“车书混一”中“车书”象征什么? A. 车马与书信的交往
B. 车马的劳作
C. 书本的知识
D. 交通工具 -
诗中提到的“伊川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传统仪式
B. 一条河流
C. 一位诗人
D. 一种动物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但前者更注重社会变迁与人际关系,而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