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王清之
华岳 〔宋代〕
封书汉上寄清之,却恐清之汉上归。
千里谩怀明月共,寸心常伴白云飞。
湘妃有泪能斑竹,周士无心恋采薇。
安得一缄飞海峤,与兄联辔上淮淝。
白话文翻译:
我在汉地寄信给清之,却担心他在汉地归来。
千里之外,我的心与明月相共,寸心常常伴随着白云飞翔。
湘妃的眼泪可以使斑竹变色,周士却无心恋恋采薇。
我如何才能得到一封信,飞越海峤,与兄长一起并肩前行于淮淝。
注释:
- 封书:寄信。
- 汉上:指汉地,文章中指代远方。
-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 谩怀:无缘无故的思念。
- 明月:象征思念和团圆。
- 湘妃:传说中的湘妃竹,因其泪水而斑驳。
- 周士:指周公,为古代贤人,象征无心。
- 缄:封信的意思。
- 飞海峤:指飞越海峦,形容遥远的旅途。
- 淮淝:指淮河和淝河,古代名胜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所作诗词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友人王清之分隔两地之际,表达了浓浓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古人对友谊的重视与情感的细腻。
诗歌鉴赏:
《寄王清之》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诗中情感真挚而细腻。开篇以“封书汉上寄清之”引入,直接表明了寄信的意图与思念的情感。接着“千里谩怀明月共”一句,透出一种遥远的孤独,表现了即使相隔千里,心中仍有明月的陪伴,象征着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这种意境通过“寸心常伴白云飞”进一步深化,展现了作者的心灵状态,孤独而又自由。后半部分提到“湘妃有泪能斑竹”,则是借用典故,显示出思念的痛苦和无奈,湘妃的泪水使竹子变色,象征着思念的深邃与悲伤。最后一句“安得一缄飞海峤”,表达了作者渴望与友人团聚的强烈愿望,情感达到高潮。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友谊深厚的理解与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封书汉上寄清之:我在汉地寄信给清之,表明思念之情。
- 却恐清之汉上归:但又担心清之会在汉地归来,感到惆怅。
- 千里谩怀明月共:千里之外,我的思念与明月相伴。
- 寸心常伴白云飞:我的心常常如白云般自由飞翔。
- 湘妃有泪能斑竹:湘妃的泪水能使斑竹变色,象征思念的深切。
- 周士无心恋采薇:周公无心恋恋采薇,表明对爱情的淡然。
- 安得一缄飞海峤:渴望得到一封信,飞越遥远的海峦。
- 与兄联辔上淮淝:与兄长并肩骑行于淮河与淝河。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明月和白云,寓意深远。
- 对仗:如“湘妃有泪”和“周士无心”,形成鲜明对比。
- 典故:引用湘妃与周士,增添诗的文化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团聚的情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与理解。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着思念与团圆,寄托着作者对友人的祝愿。
- 白云:象征自由与飘逸,表达了作者心灵的孤独。
- 湘妃泪:表达思念的痛苦与无奈,渲染了情感的深度。
- 斑竹:象征变化与哀愁,反映了思念的深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湘妃”是谁?
- A. 周公
- B. 古代的贤人
- C. 传说中的湘妃竹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思念
- C. 忧愁
-
“安得一缄飞海峤”表达了什么愿望?
- A. 旅行
- B. 与友人团聚
- C. 归乡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怀李白》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华岳的《寄王清之》都表达了离愁别绪,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华岳则更强调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