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江子岗》
时间: 2024-12-29 17:47: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封书上子岗,别来化日又舒长。只知电烛两经月,不觉星毛半欲霜。竹叶照人凝盏滑,梅花撩客透篱香。知他诗债曾偿未,料得寻春日日忙。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夜,我将书信寄往江子岗,离别后白昼又渐渐拉长。我只知道电灯下的蜡烛已经燃烧了两个月,不知不觉星光已经隐现霜降的迹象。竹叶在烛光下映照着人,杯子滑腻;梅花透过篱笆飘来芬芳。想来那人是否还未偿还我的诗债,估计他寻春的日子一定非常忙碌。
注释:
- 江子岗:地名,可能指作者寄信的地方。
- 化日:形容白昼渐长。
- 电烛:指电灯或蜡烛,在古代诗中常用来比拟照明。
- 星毛:指星光,形容细微的星星之光。
- 凝盏滑:形容酒杯表面光滑,反射竹叶的影子。
- 诗债:比喻以前的诗歌交流或者约定的诗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秋夜,作者寄信给友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文学交流的期待,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友谊与诗词往来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寄江子岗》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作,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在作品中,作者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和生活琐事,渗透出对友人生活的关心与期待。开篇“秋夜封书上子岗”,一语道出作者的寄信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透露出秋夜的静谧与深沉。诗中提及“电烛两经月”,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更暗示了作者对友人近况的关心。
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秋夜的自然美。“竹叶照人凝盏滑,梅花撩客透篱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交融,让人感受到一份温馨与惬意。然而,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诗债的调侃,带有一丝幽默与轻松,显示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在平淡中透出深情,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华岳诗作的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夜封书上子岗:在秋天的夜晚,我把书信寄往江子岗。
- 别来化日又舒长:自从分别后,白昼又渐渐拉长,暗示时间的流逝。
- 只知电烛两经月:我只知道电灯下的蜡烛已经燃烧了两个月,时间的久远。
- 不觉星毛半欲霜:不知不觉中,星光已经开始有了霜降的迹象。
- 竹叶照人凝盏滑:竹叶的影子在烛光下映照着人,杯子表面光滑。
- 梅花撩客透篱香:梅花的香气透过篱笆飘来,吸引着客人。
- 知他诗债曾偿未:想知道那位朋友是否还未偿还我的诗债。
- 料得寻春日日忙:我想他一定忙于寻春的日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竹叶照人凝盏滑,梅花撩客透篱香”运用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蜡烛比作时间的象征,展现光阴的流逝。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竹叶、梅花)传达情感,形成鲜明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暖。
意象分析:
- 秋夜:象征思念和孤独,传达一种淡淡的忧伤。
- 电烛: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琐碎,暗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竹叶、梅花:代表自然的美好,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子岗”是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个地名
- C. 一种花
-
诗中“电烛”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蜡烛或电灯
- C. 星星
-
作者对友人的思念通过什么意象表现?
- A. 秋夜
- B. 冬雪
- C. 春花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寄江子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都是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华岳的诗更显细腻,李白则更显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