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五四将仕》

时间: 2024-12-27 16:32:24

季叔青天轰霹雳,屈原平地溺波涛。

从教晋楚多戕贼,二字何曾损一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季叔青天轰霹雳,屈原平地溺波涛。
从教晋楚多戕贼,二字何曾损一毫。

白话文翻译:

季叔(季布)在晴朗的天空中轰然作响,屈原在大地上被波涛淹没。
即使晋国和楚国有很多贼人,"戕贼"这两个字又能损害什么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季叔:指季布,春秋时期著名的义士,象征着忠义。
  • 青天:晴朗的天空,象征清明。
  • 轰霹雳:形容声音宏亮,震撼人心。
  •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因忠于国家而投江自尽,象征悲壮。
  • 戕贼:即杀贼,指对敌人或不法之徒的惩罚。

典故解析:

  • 屈原:他的自尽与对国家的忠诚息息相关,是中国文学中忠诚与悲剧的象征。
  • 季布:传说中他的义举和道德思想使他成为古代忠义的代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反映当时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对忠义之士的敬仰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季叔和屈原的形象,揭示了忠义与悲壮的主题。季叔象征着正义与力量,而屈原则是对忠诚的淋漓尽致的表现。诗中“轰霹雳”与“溺波涛”的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突出了忠义者在社会动荡中所面临的无奈与悲剧。

通过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当时政治腐败的无奈,即使有那么多的贼人,"戕贼"二字又能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损伤?这体现了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与批判,同时也蕴含了对忠义精神的珍视。整首诗在气势上让人感受到一种激昂与无奈的情感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季叔青天轰霹雳:描绘了季布的豪情壮志,正义的力量如同雷霆之声,响亮而有力。
  • 屈原平地溺波涛:屈原的悲壮形象,与季布的豪情形成对照,揭示了忠义在现实中的无奈。
  • 从教晋楚多戕贼:即使晋国和楚国有很多贼人,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与腐败。
  • 二字何曾损一毫:质疑这些文字对现状的改变,表达了诗人对无力感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轰霹雳”与“溺波涛”,形成强烈的对比。
  • 比喻:将季叔与屈原的形象进行对比,传达出忠义与悲壮的主题。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忠义精神的赞美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天:象征清明与正义。
  • 波涛:象征混乱与悲剧。
  • 戕贼:象征对抗腐败与不法之徒的无力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季叔”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季布
    • C. 屈原
    • D. 李白
  2. “溺波涛”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悲壮
    • C. 绝望
    • D. 愤怒
  3. 诗中“戕贼”指的是什么?

    • A. 盗贼
    • B. 忠臣
    • C. 士人
    • D. 平民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与屈原的《离骚》相对比,华岳的诗歌更多地着眼于忠义与社会现状之间的矛盾;而《离骚》则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理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