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作者: 晁端礼 〔宋代〕
薄衾小枕重门闭。
孤烟照著人无寐。
风雨夜来多。
春寒可奈何。
深闺香暖处。
还解怜人否。
只道不来归。
那知心似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女子在深夜的思念与忧愁。她躺在薄薄的被褥上,身旁只有小枕头,重重的门紧闭着,外面的孤烟映照着她,令她无法入眠。风雨交加的夜晚,令人感到格外寒冷,而春寒的到来又让她无奈。她在温暖的深闺中,心中满是对爱人的思念,但却不知对方是否也能理解她的情感。她只暗自想着爱人不会归来,却不知自己的心情如飞鸟般无拘无束。
注释
- 薄衾小枕:薄被和小枕,形容寝具简单,暗示主人孤独。
- 重门闭:门紧闭,表明与外界隔绝,增强孤独感。
- 孤烟:指夜晚的孤独烟雾,象征思念与忧愁。
- 深闺:指女子的内室,暗示隐秘与私密的空间。
- 怜人:关心、怜惜他人,表示对爱人的期待与问候。
- 心似飞:心情像飞鸟般自由,表达内心的向往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端礼,字子仁,号澄江,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文笔闻名。他主要活跃于南宋时期,作品多描绘离愁别恨和恋爱情感,风格婉约清丽。
创作背景
《菩萨蛮》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让许多文人词士在作品中倾诉自己的情感与忧愁。此词体现了作者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战争与离别中的复杂心理。
诗歌鉴赏
《菩萨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闺中女子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通过“薄衾小枕重门闭”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女子的孤独感立刻显现。门的紧闭不仅是物理上的隔绝,更反映了她内心的封闭与无助。接下来的“孤烟照著人无寐”则通过孤烟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随着词的展开,诗人将情感逐步深化,“风雨夜来多”与“春寒可奈何”这两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外界环境对她内心情绪的影响。雨夜和春寒的意象不仅增添了夜晚的寒冷,更强化了她的孤独与忧伤。接下来的“深闺香暖处”则是对温暖的渴望与对爱的期盼,暗示她对爱人的期望与深情。
最后两句“只道不来归,那知心似飞”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她对未归之人的思念与无奈。尽管爱人未归,她的心却早已飞向远方,体现了一种无形的牵挂与思念。
整首词层层递进,情感细腻,展现了女子在孤独中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抒情词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衾小枕重门闭:描绘女子夜晚的孤独,简陋的寝具与封闭的环境暗示了她的孤独感。
- 孤烟照著人无寐:孤烟的意象反映了她的思念与不眠的痛苦。
- 风雨夜来多:外界环境的恶劣进一步加重了她的孤独感。
- 春寒可奈何:春寒的到来让她感到无奈,暗示情感的复杂。
- 深闺香暖处:温暖的内室与外界寒冷形成对比,暗示她渴望温暖的爱情。
- 还解怜人否:询问对方是否也能体会到自己的情感,流露出期待与不安。
- 只道不来归:表达对爱人不归的失落与无奈。
- 那知心似飞:心情的自由与无拘无束,暗示对爱情的希望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飞鸟,表现出思念的自由与无拘束。
- 拟人:将孤烟描绘成有情感的存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思念展开,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传达出对爱情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无力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衾:象征着孤独与寂寞,反映出内心的脆弱。
- 孤烟:代表思念与忧愁,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 风雨:象征外界的困扰与内心的无奈。
- 深闺:表现出温暖与隐秘的情感空间,暗示对爱人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词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孤烟”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与思念
- B. 幸福与快乐
- C. 忍耐与坚强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欢乐
- B. 思念与无奈
- C. 愤怒
答案
- B. 宋代
- A. 孤独与思念
- B. 思念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 《虞美人》(李煜):描绘了对失去爱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对比
《菩萨蛮》与《虞美人》对比
两首词均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无奈,前者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女子的孤独;后者则通过对逝去爱情的怀念,表现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典与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