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

时间: 2025-01-04 09:19:32

春山春水流,曲折方屡渡。

荒乘不知疲,行到水穷处。

依然旧童子,要予竹西去。

归时始觉远,草蔓已多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山春水流,曲折方屡渡。
荒乘不知疲,行到水穷处。
依然旧童子,要予竹西去。
归时始觉远,草蔓已多露。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山水流淌不息,曲折的河道让我多次渡过。
在荒野中不知疲倦,走到水流尽头的地方。
依旧是那年少的我,想要去竹林的西边。
回程时才意识到路途遥远,草丛中已然露水滋多。

注释:

  • 春山春水流:春天的山和水流动着,描绘春意盎然的自然景象。
  • 曲折方屡渡:形容河流曲折,经过好几次渡过,体现行程的复杂性。
  • 荒乘不知疲:在荒野中行走,似乎没有感到疲惫,表现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 行到水穷处:走到水流尽头,象征着人生旅程的尽头。
  • 依然旧童子:指诗人内心依旧保持着年轻的心态。
  • 要予竹西去:想要去西边的竹林,表达一种向往自然的情怀。
  • 归时始觉远:回程时才意识到路途遥远,反映对时间与空间的感悟。
  • 草蔓已多露:草木繁盛,露水滋润,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是“新法”改革的倡导者,提倡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政治改革,同时在诗词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代表作品有《梅花》、《夜泊牛渚怀古》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王安石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春天的美景让他回忆起自己的年轻时光,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春山》是一首富有春天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山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青春的热爱。开头两句以生动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的活力,水流潺潺、峰峦叠嶂,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内心的反思,行走于自然中的诗人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疲惫和对青春的怀念。这种反差让整首诗更显深意,既有对外部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讨。

在形式上,整首诗韵律和谐,句式对仗,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体现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尤其是“归时始觉远,草蔓已多露”一句,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也引发人们对人生旅程的思考,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山春水流:描绘春天的山水流淌,传达生机勃勃的景象。
  2. 曲折方屡渡:河流的曲折,让人多次渡过,暗示人生的旅途复杂。
  3. 荒乘不知疲:在荒野中行走,表现出一种不知疲倦的探索精神。
  4. 行到水穷处:走到水的尽头,象征着追求的终点。
  5. 依然旧童子:内心仍保持着童子的纯真。
  6. 要予竹西去:向往自然,想要去竹林的西边。
  7. 归时始觉远:回程时才意识到路途遥远,感慨人生的无常。
  8. 草蔓已多露:自然的生机盎然,象征着新的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行走与人生旅程相提并论,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春山春水的描写使自然似乎有了生命。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青春和自然的珍视,同时也引发对人生旅程的思考,体现了王安石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春山春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竹西: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草蔓:草木繁盛,象征着生机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山春水流”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春天的活力
    C. 冬天的寒冷

  2. 诗中提到“依然旧童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怀旧与纯真
    C. 忧虑

  3. “行到水穷处”意指什么? A. 生命的尽头
    B. 追求的终点
    C. 人生的复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春山》与李白《早发白帝城》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内心的感悟,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与豪情。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