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烝。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废兴。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更忆骊山下,歊然雪满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所描述的寒泉,独有的在于它像沸水般涌动。泉水的一气流动使得这里没有冬夏的变化,阳光的变化也似乎被抛弃了。人们在这里游玩时并不需要靠近火堆取暖,昆虫出来时也会对冰雪感到疑惑。更让我想起骊山下,那里的雪覆盖了田埂。
注释
- 寒泉:指的是冷泉,通常指水流清凉的泉水。
- 沸如烝:沸,指水沸腾的样子;烝,形容水的波动,像是沸腾的样子。
- 一气:指泉水的流动状态,形容泉水的持续流动。
- 诸阳:指阳光、阳气等。
- 人游不附火:意指人们在寒泉旁游玩时无需靠近火取暖。
- 虫出亦疑冰:昆虫在这里出来时,也会对冰雪的存在感到疑惑。
- 骊山:古代名山,位于今陕西省,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 歊然:形容气味或气息的样子,此处形容雪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领袖,主张改革,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经济。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清新自然的田园诗,也有抒发政治理念的诗作。
创作背景
《汤泉》创作于王安石晚年,他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心境日益沉重。此时,他可能通过诗歌寄情于自然,表达对清泉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汤泉》以冷泉为主题,通过对泉水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事的无奈。诗中“寒泉”象征了生命的活力,但同时又给人以清凉、孤寂的感觉。诗人通过描写泉水的特性,表达了对冬夏无常的感叹,展现了自然的神奇与人生的无常。尤其是“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一句,突出了人们在此环境中的宁静与安逸,反衬出外界纷扰的生活。最后一句“更忆骊山下,歊然雪满塍”则引发了对往昔的回忆,蕴含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的失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烝:开头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说明寒泉是诗的主要内容,突出其独特的沸腾状态。
- 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废兴:泉水的流动使得这里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阳光的变化也在此失去了作用。
- 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人们在寒泉旁游玩时不需要依赖火取暖,昆虫的出现似乎也对冰雪感到惊讶。
- 更忆骊山下,歊然雪满塍:最后,诗人回忆起骊山的雪景,情感深沉,表现出对美好过往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的涌动比喻为沸腾,形象生动。
- 对仗:如“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王安石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他在纷乱政治生活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泉:象征生命的清新与活力。
- 火:代表温暖和世俗的纷扰。
- 虫: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对自然的依赖。
- 雪:象征纯洁和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泉”所指的是什么?
- A. 热泉
- B. 冷泉
- C. 河流
- D. 湖泊
-
“人游不附火”这句表达了什么?
- A. 人们需要依赖火
- B. 人们在寒泉旁不需要取暖
- C. 人们感到寒冷
- D. 人们在夏季游玩
-
骊山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现实的烦恼
- B. 美好的回忆
- C. 未来的希望
-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汤泉》与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安石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无常,而李白则通过夜景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安石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