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迪功春日》

时间: 2025-01-17 10:43:56

年年春日寒欺客,今日春无一半寒。

不觉转头逢岁换,便须揩目待花看。

争新游女幡垂鬓,依旧先生日照盘。

从此不忧风雪厄,杖藜时可过苏端。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张迪功春日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原文展示:

年年春日寒欺客,今日春无一半寒。
不觉转头逢岁换,便须揩目待花看。
争新游女幡垂鬓,依旧先生日照盘。
从此不忧风雪厄,杖藜时可过苏端。


白话文翻译:

每年春天总是寒冷地欺骗客人,今年的春天也只有一半是温暖的。
不知不觉间,时光又换了新岁,我应该擦干眼睛,期待花开的美景。
美丽的新娘子在春风中垂下发髻,依然是那位老师在阳光下照耀着。
从此我不再忧虑风雪的困扰,手杖拄着,随时可以悠然自得地走过苏州的山水。


注释:

  • 寒欺客:用寒冷欺骗客人,比喻春天的寒气。
  • 揩目:擦眼睛,意为清晰地看待即将盛开的花。
  • 游女:指美丽的女子,常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 杖藜:手杖,用于拄行,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承训,号山人,南宋时期著名诗人,生于士族家庭,精通诗文,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正值寒冷的春季,诗人用春寒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暖花开的期待。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春日寒冷的感受以及对春暖花开的期待。开篇以“年年春日寒欺客”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寒冷让人感到失落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春的期盼与失望。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由寒冷的春日转向对未来的期待与乐观,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象的向往。

诗中“争新游女幡垂鬓”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女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追求。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杖藜而行,悠然自得,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这首诗整体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是宋代山水田园诗的一部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年春日寒欺客:每年春天都像是用寒冷来欺骗客人,暗示春天的寒冷常常让人感到失望。
  2. 今日春无一半寒:今天的春天也只有一半是温暖的,进一步强调寒冷的现实。
  3. 不觉转头逢岁换:不知不觉间,岁月已然更替,时光流逝。
  4. 便须揩目待花看:因此,我应当擦干眼睛,期待花开的美景。
  5. 争新游女幡垂鬓:美丽的新娘子在春风中垂下发髻,象征春天的生机。
  6. 依旧先生日照盘:依然是那位老师在阳光下照耀着,表达对知识与智慧的敬仰。
  7. 从此不忧风雪厄:从今往后不再忧虑风雪的困扰,体现内心的释然与安宁。
  8. 杖藜时可过苏端:拄着手杖,随时可以悠然自得地走过苏州的美丽风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年年春日寒欺客”与“今日春无一半寒”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
  • 比喻:用“寒欺客”比喻春天的寒冷,让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寒冷的失望,也有对春暖花开的期待,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种情感的变化反映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游女: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杖藜:象征着生活的从容与淡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年年春日寒欺客”,其中“寒欺客”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温暖
    • B. 春天的寒冷
    • C. 春天的美丽
    • D. 春天的花开
  2. 诗中提到的“杖藜”指的是什么?
    • A. 手杖
    • B. 花朵
    • C. 风雪
    • D. 美丽的女子

答案:

  1. B. 春天的寒冷
  2. A. 手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陈与义的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描绘春天,但陈与义更侧重个人的感受与内心的期待,而杜甫则表现了对国家和时局的忧虑,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陈与义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