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望湖》
时间: 2025-01-17 09:16: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湖缺处束为桥,总把吴中景物包。
去百里閒山独立,跨三州地永平交。
古亭休说曾垂钓,长剑何妨更斩蛟。
欲觅鸱夷无处所,如今只自网船抛。
白话文翻译:
在太湖的某个缺口搭建了一座桥,尽将吴中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
前行百里,独立在闲山之上,跨越三州的土地,交汇于永平之地。
古亭中不必再提过往的钓鱼故事,手持长剑又何妨斩杀蛟龙?
想要寻找鸱夷之士却无处可寻,如今只好自己在船上撒网抛钩。
注释:
- 太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风景如画。
- 吴中:指的是今江苏一带,历史上以美景著称。
- 百里閒山:形容山景幽静,宁静致远。
- 三州:指的是三条州域之地,象征着辽阔的地域。
- 古亭:指历史悠久的亭子,寓意过往的回忆。
- 鸱夷: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象征高洁的人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长桥望湖》产生于诗人游览太湖时,目睹美丽的湖光山色,产生了对自然的赞美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既有对美景的描绘,也有对历史与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长桥望湖》是一首描绘太湖美景的古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触勾勒出湖光山色,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诗人内心的豪情。开篇以“太湖缺处束为桥”,将太湖的自然景观与人造建筑相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这一背景下,诗人接着描绘了“去百里閒山独立”的情景,表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与独立精神。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以“古亭休说曾垂钓”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以“长剑何妨更斩蛟”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态度,暗示着诗人心中对理想与奋斗的执着。最后一句“欲觅鸱夷无处所”则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诗人虽有追求,但却难以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转而自我放逐于自然之中,表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太湖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湖缺处束为桥:描写太湖的自然景观,用“缺处”和“束”为桥的方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结合。
- 总把吴中景物包:意指美丽的吴中山水尽在眼前,表现诗人对家乡的热爱。
- 去百里閒山独立:表达诗人独自面对大自然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心态。
- 跨三州地永平交:强调地域的辽阔,也隐喻着诗人心胸的广阔与壮志。
- 古亭休说曾垂钓:过去的回忆不再提及,显示出诗人对现状的珍惜。
- 长剑何妨更斩蛟:长剑象征着力量与勇气,表达了诗人不屈的精神。
- 欲觅鸱夷无处所:寻找理想中的人难以实现,表达出一种失落感。
- 如今只自网船抛:最终选择与自然和谐共处,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长剑”比喻诗人的豪情与勇敢。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读者的韵律感。
- 象征:太湖、古亭等意象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太湖的美丽景色,诗人反映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终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太湖:象征着广阔与美丽,也寓意着诗人心中的理想。
- 古亭:象征着历史与过往,表现出对传统的尊重。
- 长剑:象征着力量与勇气,体现了诗人不屈的精神。
- 鸱夷:象征着理想中的人,反映出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长桥望湖》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著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古亭”主要象征什么?
- A. 现代建筑
- B. 历史与传统
- C. 自然景观
-
诗的最后一句“如今只自网船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追求理想
- B. 对生活的接受
-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壮丽的山川与历史的沉重感。
- 李白《庐山谣》:在表现自然美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精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